第398部分 (第1/4页)

处罗可汗在世那时,赵德言帮他努力铲除异己,打压突利和阿史那结社率,但他死后留下的两个儿子,却又成为了反对新可汗颉利的势力。

颉利摇了摇头,处罗可汗在位时,突厥看似一片平静,但没有料到处罗一死,突厥内部被积压多年的问题,就一下子全部都暴露出来了。

颉利长叹道:“我现在才知道我们内乱,才是突厥最致命的要害,而并非是外面李重九的二十万大军。”

赵德言也是没说什么,突厥军事实力虽可以与中原抗衡,但是政治体系,却是差了几百年。中原最早就定下嫡长制的继承传统,而突厥呢,则是既可以兄终弟及,又可以嫡子继承,到了后来嫡次子也行。

混乱的继承制,导致了各个设大将之间,都有野心。

在中原王朝经历了汉朝的七国之乱,晋末的八王之乱,吸取教训的同时,突厥人却在走中原王朝的老路,当初东西突厥的分裂就起源在此,但是突厥人仍没有反思,结果又重新走上老路。

颉利整个人顿时憔悴,这时候一名将领前来禀告道:“可汗,罗失勒特勤阿史那思摩,率部众离开了铁山,往赵军方向扎营。”

颉利遭到这打击,顿时身子一顿骂道:“这粟特杂种,竟因为突利的拉拢,也敢背叛我?”

阿史那思摩因为母亲是粟特人;有着一双火红色的双瞳;而并非是突厥阿史那一族特有的琉璃色双瞳,导致他一直被突厥阿史那一族排斥,现在他也是背叛了颉利。

颉利发了一阵脾气后,心底一阵寒冷,这与赵国战还没有打,自己麾下的各部就纷纷叛变。原本铁山聚集最少十万突厥大军,可以与赵军一战,现在各自离去后,在铁山突厥兵力已经是只剩下六七万人马了。

若是真正开战的时候,颉利能打的人马,还不知剩下多少,怎么看这一场战颉利都是败局已定。

这时候赵德言噗通一声跪下道:“可汗,现在我们不能再与赵国这么硬拼下去了,微臣认为眼下只要投降一路,只有这样才能保住突厥。”

颉利听了看向赵德言问道:“你竟然要本可汗投降,我突厥只有战死的战士,没有投降的战士。”

赵德言道:“也不是真的投降,我们只要假装投降就可以了,只要李重九的二十万大军离开了漠北,这草原之上,还不是由可汗你说得算吗?将来我们将汗庭迁至漠北,李重九势力再强,又能打得到漠北去吗?换句话说,以赵国现在的国力,又能发动几次二十万以上的兵马对草原的远征。”

颉利听到这里神色一动。

“只是赵人眼下势力强大,我们唯有现在忍气吞声,将来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汗,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毁了突厥的将来。”

颉利听了赵德言这么说,身躯一震道:“你说的对,不能因此我个人意气用事,而坏了全局,立即派人前往赵**营内,与李重九谈判,就说我颉利愿意投降。”

颉利请降的信使是连夜向赵军营地而去的。

不过这天夜里,却是十分奇怪,突然降下了大雾,浓雾迷茫,几乎伸手不见五指。浓浓的薄雾,让突厥信使竟是走错了路,延误了前往赵**营的机会。

同时在草原上,距离颉利大营只有七里之处,一支五百人的赵军精骑正在衔枚疾进。

这支五百人的赵军精骑的大将,乃是武卫军骁将秦琼,眼下他正奉了薛万彻的命令,率军夜半偷袭突厥的铁山大营。

秦琼牵着战马,带领着士卒在浓雾中摸索前行。他不知在他一旁两里之处,突厥可汗颉利请降的使者,刚刚与他们擦肩而过。

马刀已是擦亮,箭矢已是上弦,赵国与突厥的决战,竟是在谁也没有预想之际,在此展开。(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袭成功

阴山荒原上,秦琼的五百骑兵,踏雪疾进。这五百精兵是赵军二十万大军中挑选得锐卒,上阵之前人人都抱着必死之念。

战马衔枚,马蹄裹布,在一片浓雾中前进。在骑兵的前方,赵军的踏白精锐在开路,这些踏白精锐,都是赵军选择有武功底子的高手,加上军队严格训练后,挑选精锐中精锐。

他们只有五十人,但是各个最少可以一以当十。

他们一路前行,在浓雾和大雪中,捕捉着任何讯息。赵军踏白连寻突厥暗哨十七人,接连斩杀,无一人漏网,或者传递出任何消息。

在大雾和踏白军掩护下,秦琼的五百骑兵,畅通无阻地直逼近突厥汗庭三里之处,这时候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