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部分 (第1/4页)

听杜如晦这么说。李世民道:“天下倾覆,连冯盎这等人都蠢蠢欲动,难道他想要当赵佗不成?这样的人,不必理会,岭南瘴重,民风颇顽,李重九能据之,也不能有之,给他去吧。我军就只要谨守荆襄,据长江上游之势即可保得川蜀无事,告诉李靖,河南战局由他一人决断,朕信他!”

房玄龄,杜如晦听了都是面露喜色,李世民能放权给李靖,让他自决战事,显然是很有胆略的。毕竟现在河南之战局已十分糜烂,民心也是弃唐而向赵,如果现在李唐能壮士断腕,退保荆襄,仍不失有赵国一战之力。

一般人都不肯舍弃河南这样的重地,换做李渊肯定背负各种政治压力,而不会冒险下这样的决定。但是李世民也知道河南战局现在无解,所以大胆交给李靖一人决定。不过房玄龄也知道李世民虽富有决断,但是现在天下大势已在赵国一边,李世民再杰出,又是否能以个人之力,扭转大势呢?

若是早三年两年,可能当今的局势就不是这样了吧,想到这里房玄龄不由暗自叹气。一旁杜如晦看见房玄龄如此,也是知道他的心意,没有说什么。

二人都是由李世民一手提拔赏识的,入了天策府后,为李世民信任重用。两人都是忠贞之士,皆有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之念。无论李世民将来如何,他们也都只有殚精竭虑助他一臂之力,看看能否对大局有所帮助,至于成败不在他们考虑之内。

就在李唐内乱不止时,赵军在江南却是高歌猛进。

南昌。

欧阳询骑马进入城头,三日前南昌这座城池已被攻下,而攻下南昌一战也十分顺利,当时赵军先锋王雄诞率五千步卒突进南昌。

而突然天降大雨,五千步大半迷路,只有王雄诞率两百士卒抵达南昌城下。王雄诞见兵少也不惧怕,当下率两百士卒在城下高喊赵军杀来了,赵军杀来了!

南昌城守将楚国司空王戎,根本没有一战的勇气,只带十几名亲信弃城而逃,城内守军尽数而降。王雄诞一鼓作气攻下这座重镇,足见林士弘的楚军着实不堪一击。

而欧阳询骑马抵达城中时,城门石道前有士卒严加看守,因为下过一场大雨的缘故地上十分湿滑。但仍有不少当地穿着蓝衫的俚人百姓,头顶着装着山货竹筐进城贩卖。

市集的狭小的街道上,店铺也是多为开门,一切十分平和的样子。

见这样有序的场景,显然是地方守将治理有方,欧阳询满意地点点头,随即进入南昌府内,见到了王雄诞。

王雄诞一见欧阳询即是十分有礼数的施礼,欧阳询也知此人在灭杜伏威一战中很得李重九赏识。所以一贯势利眼的他,见了王雄诞也是亲切的与他交谈。

两人友好地寒暄了一阵,然后谈及了公事上。

王雄诞先向欧阳询禀告对楚军的战事,他道:“林士弘在九江郡战败后,与林药师率主力退至鄱阳郡群山之中,意图据山而守,利用地利之势与我军周旋。不过宋大将军没有纵敌之意,而是率大军赶至鄱阳,豫章两郡,率军把守住各个路口,严堵大山出路,派军进山搜索。”

“但后来我们得知林士弘至山中后,以金银结好岭南俚人首领,并招募峒兵自守,颇有顽抗之意,本来这些峒兵,我们也是不放在眼底,直接清剿林士弘就是了。但是此次南征前陛下有交代,提及一切关于岭南俚人之事需再三谨慎,不妨禀告他后再行处置,所以我已是将军情禀告给宋大帅后,就率军在此驻扎下来,一面休整兵马,一面也是等候陛下的旨意。”

欧阳询欣然道:“王将军有勇有谋,节制兵马有度,又不轻易造次着实令本官佩服。正好这一次本官也是封陛下旨意来岭南,看看是否能联络上冯盎,再作定夺。”

王雄诞一旁部将笑着道:“其实不用欧阳尚书这么麻烦,还大老远地从洛阳来一趟,深入岭南这蛮荒之地,我们的人马随时可以出动,不说是林士弘,就是冯盎也是一并擒来将来献阙城下,不是一件风光之事吗?”

欧阳询听了冷笑道:“对于蛮夷用兵胜之不武,不胜为辱,兵家大事岂是胜胜负负这么简单,击败冯盎虽易,但要岭南俚,僚数百万百姓服之者难。”

“你。”这名部将被欧阳询这一讽刺,顿时大怒,但顾及对方身份不敢造次当下不语。

王雄诞道:“讨平岭南不成话下,只是多造杀戮之事,有伤天和,陛下乃是宽宏之主,岭南之民,虽是百越遗族,但多年来与我汉人通婚,也并非真正的番蛮。这岭南冯氏不就是北魏冯弘之后吗?所以能不战而屈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