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2/4页)

高举双手仰天呼号的巨人,从心到腹却是被劈开的分裂着,她挣扎着的躯体好像在抗拒这残忍无情的浩劫,衬着后面的蓝天白云,给人一种庄严而又悲哀的感觉。

站在雕像前,我热泪盈眶,怀中原来缤纷的郁金香花束也在霎时失去了所有的颜色。

战争原是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的。

席德进

最早看到席德进的画,大概是我中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一张在杂志封底的,好像是油画的相片,海景型长长的尺寸,格子地面,在画的右前下方一对男女用舞蹈的姿态相拥在一起,男与女都有着一双又浓又黑的眼睛。为什么曾注意到,是因为画家姓席,名字里又有个德字,和我姊姊席慕德的名字竟然有两个字相同,觉得很巧、很有意思。

看他的画展大概是大学了,黄主任带我们去南海路的美国新闻处,那年我好像不是大一就是大二,所以黄主任并不认识我,可是因为我刚好走过他身边,他就叫住我,要我仔细欣赏眼前的那一张作品。

〃仔细看看!多有力的线条!〃

那是一张蜜黄色的少女像,黑色的轮廓线很强烈,黄主任微侧着头、眯着眼,一直在称赞着那张画。

那次大概是席德进很成功的一次个展,在当时,他已是个锐不可当的青年画家了,会场里人很多,有人叫着说:〃画家来了。〃于是很多人就挤过去,那时候还很怕羞的我不敢和人家挤,于是,始终没看到画家是个什么样子。

大四时,开毕业美展,我初中时的一位张老师来看我的作品,我陪着他整个会场走了一遭,送走了他以后,几个同学跑过来说:

〃怎么?席德进来看你的画展啦?〃

〃谁说的?〃

〃别班同学说刚才那个人就是席德进。〃

从那个时候开始,很久以来,我总会遭遇到这一类的问题。总有人问我:席德进是不是我的父亲?是不是我的哥哥?和我有什么关系等等,开始我还会耐心地回答,问着问着,我就有点烦了:

〃他做我爸爸嫌年轻,做我哥哥嫌太老!〃

问的人似乎觉得,在绘画界里不可以有两个人一起姓席似的,所以非得问问清楚不可。当时只有我一个人遭遇到这种困忧,可是,等我出国回来以后,席德进也开始遭到这种困忧了,等我认识了他以后,才知道,有很多人问他,席慕蓉是不是他的妹妹?他用四川话很得意地说:

〃我的朋友说,如果席慕蓉是我妹妹的话,他们才买她的画。〃

好家伙!原来如此,怪不得我的画卖得不如他的,原来有这样一种心态在。

可是,在当年,在席德进年轻的时候,画也不是那么好卖的吧?记得他那时候画了很多鸭子,在社子那一带的浮洲上,就是他写生的好去处,画完了鸭子卖给美国人。我对他那一阵子的画觉得很亲切,因为我家住北投,每次坐公路局车上学,快到动物园时就可看到一片他水彩画中的景色:竹林里的小砖房,房前稀疏的栏杆,栏杆前白白胖胖的鸭群,鸭群总是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里,水纹总是那么轻轻浅浅地勾上几笔。

那一阵子他也画人像,画了很多贵妇人,我在比利时的时候,中国小姐林素幸过境,我以学生代表身分陪她和她的监护人玩了几天,那位监护人就是请过席德进替她画像的一位,她对他的作品赞不绝口,不过,最后加了一句:

〃大家说他画的像都比本人好看,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找他画像。〃

其实,在席德进的人像作品里,有好多张都是很有分量的,那像画诗人周梦蝶的那一张,画家庞纬的那一张都很传神,很有力。不过,也有几张油画人像实在很闷,好像画家并不想画,可是又不得不画的那种感觉都在笔触之间显出来了。

什么时候,一个画家才能做他自己愿意做的事,而不必为了生活去勉强自己呢?

他在巴黎的三年,一定也会好好地想过这个问题吧?他回国以前,经过布鲁塞尔,我仍然没有遇见他,不过看到了他为文参处傅太太画的铅笔人像,傅太太说:他在蒙马特为游客画人像速写,生意很好,可是心里很气,越想越不对劲,终于决定要回来了。

当然,在法国的中国画家,仍然有很多人有非常杰出的表现,不是每个人都像席德进一样,在蒙马特生闷气的。可是,也因为如此,那些人就不再回来了,画的东西有些也离中国同胞越来越远了。

而对席德进来说,他的回来是一种正确的选择,我总觉得,他的画真正开始显出特性,是从他回国以后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