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部分 (第2/4页)

那真是菩萨保佑。这些年,朝廷推崇礼教,即便是宗室格格,也鲜少有再嫁的。若是指的额驸身子不好,七妹妹就要遭罪了。”

现下看来,雍正与年羹尧这对君臣相得,也算是一段佳话。

不仅年羹尧自己封公,又加恩他老父与长子身上,若说雍正是作态,也不像。

只是这份真心实意,遇到什么变故,使得他改变心意,将年羹尧一贬到底,最后杀之。

看来,这世上最不可信的,就是帝王的恩宠……

雍正加恩臣下宗室的好心情,并没有延续几日。

两日后,是仁寿皇太后圣寿节。

按照规矩,有礼部安排王公贝勒、文武百官,到太后宫外行庆贺礼。

慈宁宫虽已修缮一新,先皇遗妃也相继安置,但是太后却不肯移宫,仍住在永和宫里。

就是“仁寿”这个尊号,也是雍正自说自话的加到太后头上,她本不肯受。

自打新皇登基礼前,母子两个撕破脸后,就再也没有相见过。

雍正为显“孝心”,每日到永和宫请安,也是选了寅初(凌晨三点)过去。这个时候,太后尚未起身,雍正不过是在殿外行礼,走个过场。

一来二去,也有些母子不合的闲话传出来。

如今到了圣寿节,这宗室百官的朝见礼,却是免不了的。

十三阿哥作为说客,前两日就到了永和宫,请太后给皇上留几分体面,接受宗室百官朝贺。

太后这回,却是说什么也不肯再妥协。即便十三阿哥提及十四阿哥,也没能使得太后改变心意。

“他若不怕身后骂名,尽管处置自己的亲弟弟。他不是只认隆科多为亲舅舅么,本宫哪里有资格为太后?就是他心里,也没有当本宫为太后过,何苦还要在人前装模作样?”太后的话尖锐中透着刻薄,还有浓浓的恨意。

十四阿哥回京三个多月,哪里是能瞒住的。

她已经晓得十四阿哥被拘景山之事,先前让十三阿哥带话给四阿哥,想要见小儿子,被四阿哥拒绝。

她倚仗自己的身份,想要出宫,被侍卫拦截在永和宫宫门内。

折腾一番,雍正不好处置她,却是将她身边的内侍宫女尽数杖毙。

太后惊怒交加,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心中恨意越深。母子之间,连表面上的和谐也不能再维持。

就是面对皇后,太后也不再有好脸色……

对于这天家母子之间的矛盾,曹颙听说过一二。

今日,他随着宗室百官,列队于永和宫外,晾了一上午,最后是雍正亲自从永和宫里出来传太后懿旨,今日免朝贺……

第1025章 恩与罚

众人从永和门退下来时,都是静悄悄的。

不管心中如何思量,也没有人敢去仔细探看雍正的情绪如何。本该是吉祥喜庆的日子,却多了几许低迷。

之前还是听闻,今儿众目睽睽之下,看着半晌不开启的永和殿正门,大家也算是明白皇帝与太后关系不协并不是传闻。

众人随着礼部官员,出了东六宫,走到甬道上来,方算自在些。

十六阿哥落后几步,等曹颙并行,低声道:“随爷走一遭!”

曹颙听了,便也放慢脚步,随着十六阿哥拐向内务府衙门方向。

离众人远了,十六阿哥就重重的松了口气,低声道:“谢天谢地,总算没闹将起来,要不然真不知当如何收场!她们母子斗法,看得额娘与我都跟着悬心,若是将十五哥牵连进去,岂不是冤枉?”

母子成仇,说的就是这个。

曹颙晓得十四阿哥有惊无险,活到乾隆朝的。太后现下这般折腾,压根就没有意义。到了今日,母子两个不过是争一口闲气。

你封“舅舅”,加恩佟家;我就不受尊号,不认你这个儿子。

只能说太后老了,失去执掌六宫时的沉稳与睿智,陷入义气之争。

倘若在她心中,真断绝了母子情分,老老实实的登上太后的位置,就算不能干涉前朝事务,一个“孝”字,也能迫得雍正束手束脚。

这般怨愤之下,未必没有真情。

“该牵连的都牵连了,十六爷劝太妃娘娘安心就是。”曹颙说道。

十六阿哥想想也是,就放开这话不提:“平玻璃出来了,我随我去瞧瞧。”

曹颙应了,两人说着话,到了内务府本堂衙门。

十六阿哥的书案上,放着个半尺来高、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