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 (第1/4页)

鹉给揍下了木架,下人赶紧过来将那只鹦鹉给请了出去,屋子里面才算是清净了下来。

“平日里你们不是各个主意都很多吗?怎么到了用得着你们的时候,都哑巴了?”

史弥远烦躁的对薛极、李知孝等人斥责到。

最后还是李知孝站出来答道:“相爷息怒,这件事官家那边看来确实无意更换太子了!眼下即便我等再上书恐怕也作用不大,以下官来看,倒不如从皇后娘娘那里想想办法!只要能说通皇后娘娘,这件事便不见得难办!”

这句话倒是立即点醒了史弥远,史弥远脑海灵光一闪,马上计上心头,随即便坐了下来,微微闭目思量了起来。

当初韩侂胄当权的时候,史弥远曾经和韩侂胄不对路,多次受到韩侂胄的打压,最后为了平息开禧北伐失败引起的金国不满,史弥远当初就是和杨皇后密谋,以杨皇后弄来一份假的诏书,指使夏震等殿前司的人将韩侂胄在玉津园槌杀,从此在杨皇后的扶植下逐步掌握了朝中大权。

而这个时候当今官家不同意另立太子,他唯有再在杨皇后那里想办法了,想到了这里之后,他立即下令,请杨氏兄弟到府中一叙。

当晚杨氏兄弟便如约来到了史弥远的府中,被请入了史弥远的内书房之中。

当杨氏兄弟听罢了史弥远的要求之后,不由得都有些踌躇了起来,这种事情他们本不想卷入其中,而且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父亲杨次山曾经多次告诫过他们,要他们不要参与到这样的宫廷争斗之中,眼下史弥远提出要他们兄弟二人入宫找杨皇后说项,要杨皇后从中斡旋官家赵扩,废掉现任太子赵竑,显然令他们二人深感为难。

看到杨氏兄弟二人的神色之后,史弥远便知他们二人对此不太乐意,于是开口道:“二位郡侯,此事非老夫独断专行,当今太子无德乃天下尽知之事,官家念及其为沂王后裔,舍不得废黜太子,假以时日由他执掌大宝之时,定会致使天下大乱!

而太子恨我等入骨,一旦太子登临天下,岂容我等继续为国效力?二位郡侯也要回想一下,以太子对皇后娘娘的态度,老夫听说太子将开禧三年玉津园兵变之事详细记录下来,此中干系你们自然清楚,一旦太子继位的话,又将会致杨家为何地呢?此事不单单干系我等身家性命,同样对于你们杨家来说,也不容等闲视之!

现如今官家优柔寡断,唯有二位前往宫中找皇后娘娘代为说项,否则的话,一旦事成定局,到时候就是我们一起被流放千里之外的时候了!”

史弥远这些话算是彻底打动了杨氏兄弟,只要是在京中为官之人,都知道他们杨家和史弥远的关系匪浅,史弥远的当权和他们杨家的兴旺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而且他们二人也都十分清楚当年开禧三年的杨皇后矫诏杀韩侂胄之事,假如当今太子赵竑上位的话,保不准会以此事为由,追究史弥远等人的罪责,最终连杨皇后恐怕也难脱干系,到时候他们杨家子嗣恐怕也要跟着一起倒霉,这件事上史弥远并非是在危言耸听,而是存在很大的可能性!

而杨氏兄弟这一两年来,也早已知道了史弥远和太子之间的纷争,眼下可以说他们之间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而他们杨家这边也都被看做是史弥远一党之人,假如赵竑登基的话,迟早连他们两个也逃不脱被罢黜的下场。

如此一来杨氏兄弟便不能再作壁上观了,这件事已经牵扯到了他们杨家的利益,不由得他们做墙头草看热闹了,他们必须要选择帮或者不帮,绝无中立可言,于是二人对视了一下之后,最终只得答应了史弥远的要求,择日入宫,为史弥远到杨皇后那里代为说项,希望杨皇后能说动赵扩,罢黜赵竑另立新君。

当史弥远说通了杨氏兄弟之后,于是便派人将郑清之招到了他的府中,对郑清之说道:“眼下时间已经差不多了,官家身体已经撑不了几日了,拥立之事恐怕是迫在眉睫了,也该让贵诚知道此事了,你代老夫去问一下贵诚,看看贵诚对此拥立之事有何想法,速速回来禀报老夫得知!”

郑清之自然是立即答应了下来,他辛辛苦苦教导贵诚两年多时间了,这两年之中所有人中,只有他付出了最大的心里,而现在终于到了摊牌的时候了,郑清之和史弥远一样,早已期待这一天许久了。

当郑清之淡淡的将这件事告诉了贵诚之后,贵诚先是露出了一副震惊的神态,然后良久沉默不语,而且始终是一言不发。

如此一来,让郑清之反倒开始大为着急了起来,于是走到贵诚身边,对他说道:“郡侯!下官也知道此事对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