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 (第1/4页)

而这次上朝,内侍早已将龙椅之后,扯了个纱帘,后面又摆上了一张大椅,供杨太后临朝所坐,而此时的杨太后也早早的来到了大殿之中,并且坐在了纱帘之后的椅子上,正好坐在赵昀的背后,赵昀听罢了百官朝贺之后,轻咳一声之后,才摆手说道:“诸位爱卿免礼平身!”

百官得赵昀的首肯之下,才一起站了起来,猛然间上朝,看到这么多文武百官面君,赵昀还真是有些紧张,稳定了一下情绪之后,才摆手说道:“诸位爱卿,此次上朝乃是朕第一次,诸位爱卿由本上奏,无本便可以退朝了!”

这一套东西,自然是有人专门教给他的,在他自己看来,所谓的上朝,也不过只是走走过场罢了,真的有事的话,恐怕还是要史弥远和杨太后亲自处理,轮不到他什么事的!所以虽然有些兴奋,但是一想到这里,便立即又有些丧气了起来。

这个时候自然不会如此简单便退朝作罢的,于是一些官员立即出班,开始汇报这段时间以来的朝廷大事,首先提到的便是先帝赵扩大丧之事,像古代皇帝死后,虽然早在他们生前就开始准备陵墓,但是为了以示隆重,皇帝刚死还是要将他们的灵柩放在寺庙之中一段时间,然后才移至陵中安葬,故此这段时间以来,朝中主要事情就是赵扩的大丧,以至于其它事情都放在了后面。

杨太后显然对于赵扩的丧事十分关心,接连问了不少问题,直至觉得没有什么纰漏之后,才点头算是对这件事满意了,赵昀得到了杨太后的指示之后,才下令七日之后为赵扩出殡,可怜他一个新君,这登基之后作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为赵扩定下一个出殡的日子,说起来也真够悲哀的了。

接下来的事情便开始热闹了起来,在史弥远的唆使下,立即他的爪牙们便依次出列,开始大肆弹劾当初帮着太子的那些大臣,林林总总罗列出了一大堆他们的罪状,上到不孝,下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将这帮人弹劾成为一帮十恶不赦之徒,要求赵昀将他们罢官免职,逐出京城。

赵昀当然无法当朝作出决定,于是假模假样的将这些奏本收了上来,交给了太后过目,老老实实的当他的傀儡皇帝。

接着史弥远便亲自出面,提出了将济王移居湖州之事,这件事乃是他们早已定下之事,连杨太后也没有表示反对,于是当朝便定下了这个事情,将赵竑从最开始矫诏册封的济阳郡王改为济王,赐第湖州,并着令殿前司派兵护送他出京,到湖州定居。

说起来这件事大家可以说心照不宣,太子一党在赵昀登基之后,便大势已去,各个早已自身不保,更没人能出面为他说情了,故此这件事只是在朝上公开宣布一下,便将这件事给定了下来。

说起来是派兵护送,其实说白了就是将赵竑押解到湖州软禁起来罢了,可怜赵竑连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便就这么连先帝大丧都没机会参加,便被赶出了京城,一路被押至了湖州而去。

当这些事情定下之后,没几天时间,朝中便开始了一次大清洗活动,在夺嫡之争中,帮着太子赵竑的那些大臣,随即便被扣上了各种罪名,一竿子打翻在地,丢官罢职被一个个的赶出了京城。

而随即因为这次赵昀上位,又开始了一轮封赏,像史党之中这次参与的有功之人,自然是各有升迁,使他们在这次争斗之中,获得了更大的权利和利益。

就连高怀远这次因为表现出色,在完成了到绍兴安葬先帝赵扩之后,也再次被擢升为上骑都尉,继续掌护圣军和内殿直两班人马,原来的御龙直统领一职免去,交给了他的一个手下担纲,一下便又从正六品的官职升到了正五品的官职上,算是武将之中官职很高的位置了,和步军司都指挥使方书达成了平级,要是到地方任职的话,起码也是个观察使的职位,令殿前司之中不少同僚都大为眼红,因为现在高怀远和殿前司副都指挥使都已经平级了,除了夏震之外,算是殿前司之中数得着的前几个人物了。

而且这次因为护圣军表现出色,护圣军之中的诸将也随即各有封赏和升迁,陈震因为围困太子府有功,被擢升为神勇军都统制,到了京中另一支重要的兵马神勇军之中担纲老大去了,这让陈震大为高兴,知道高怀远定是给他背后说了不少好话,故此得到擢升的敕书之后,便立即给高怀远送了一份厚礼,算是对高怀远的答谢。

而像赵府堂、华岳等人,在这次事件之中,分别被升任为护圣军统领和护圣军军都虞侯之职,其他那些各营诸将,也都各有升迁,连本来无官无职的李若虎在这一次事件之中,也获得了一个九品忠训郎领仁勇校尉一职,算是正式进入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