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部分 (第1/4页)

徽���诖蚍苫⒕�氖焙蛄�搅�埽�堑美钊�庀碌慕�烀嵌记撇黄鹄罡#�钊�捕岳罡4笪�宦���院罄淳突簧狭寺礁锻�绷苏飧鲂熘菡蚴亍�

陆付同的出身并非李全的嫡系,当年最早的时候,陆付同乃是当年被贾涉诱杀的季先部下,贾涉以前曾经知淮东制置使,一直奉行分化义军的政策,曾经多次想要吞并忠义军,后来遭到忠义军领季先的反对,于是便诱杀了季先,结果季先部下们还是不肯降服贾涉,又拥石硅为领,后来贾涉利用李全压制石硅,石硅结果率众投奔了蒙古人,李全这才趁机吞并了原来驻守在涟水的忠义军。

而涟水忠义军的领当时就是陆付同,陆付同投靠李全之后,这么多年以来,在李全手下也算是兢兢业业,很少违抗李全的命令,起初李全倒也对陆付同相当信任,所以镇守徐州这么大的事情,李全没有交给别人来做,却让陆付同来镇守徐州,便可见李全对陆付同的信任程度了。

但是让李全没有想到的是陆付同这次在李全被围楚州的时候,居然一反常态,对李全的命令来了个充耳不闻,从头至尾都没有派出援兵,只是趁机将徐州城原来李全的嫡系赶出了徐州,名义上是让他们支援楚州,实质上却等于将徐州城中的异己给排除出了徐州城,而陆付同现在已经彻底掌控了徐州城。

高怀远在邳州城处理过了李全的后事之后,便派人前往徐州招降陆付同,但是陆付同的态度却十分暧昧,对信使很是客气,好吃好喝好招待,然后礼送出城,既不说降,也不说不降,高怀远连派三次信使前往徐州,结果都是一个情况,于是高怀远有点明白过来,觉得陆付同显然没有投降的诚意,他之所以这么做,很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想要以眼下的徐州城作为砝码,换取朝廷让他继续留守徐州城,当他的徐州的土皇帝,另外一个就是陆付同可能不服朝廷,想要拥兵自重和朝廷对抗下去。

不管是什么原因,高怀远都不可能满足陆付同的想法,所以在几次招降无果之后,眼看时间紧迫,高怀远最终下定决心武力解决陆付同这个家伙,像这样的一个投机者,即便是令他降服,迟早也还是会成为祸害,于其让他反复,倒不如彻底解决了他,省的这家伙盘踞在淮北成为一个祸害。

高怀远这次集结了宋军和飞虎军近三万兵马,出邳州朝着徐州方向便开拔了过去,沿途将所有李全遗漏的残部一扫而空,并且沿途振抚那些受到兵祸的地方百姓,尽可能的收拢人心,使当地人归心于朝廷。

虽然这么做会影响到行军的度,但是高怀远还是要求全军严守军纪,不得扰民祸害百姓,尽可能的对所遇上的百姓进行抚恤,甚至不惜放军粮来赈济难民,他之所以费心费神的这么干,就是要让大军每过一处,都让当地百姓知道,朝廷是将他们视作自己的子民看待的,以此来稳定现在的成果。

如此做来,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这次的宋军让当地百姓们感觉到于以往遇上的各种军队大大的不同,朝廷的兵将们对他们这些北方人很是客气,一点也不将他们视作异类,还处处照顾他们,很令当地百姓们感激,这一带的老百姓日子过的很苦,李全在控制这一带之前,这里是金国的辖地,女真人不把他们这些老百姓当人看,当官的处处欺压盘剥他们,令他们生活十分困顿,加上金国日益衰落,当年金宣宗完颜珣穷兵黩武,四处开战,军资消耗很大,为了弥补军费的缺口,唯一能做的就是向老百姓盘剥,以至于各地百姓被当官的逼得无法生存,这才闹得金国各地民变四起。

可是后来好不容易盼到李全打下了这一带,没成想李全这个家伙也不知道体恤老百姓的疾苦,从不重视农业、商业的展,只知道抢地盘聚敛财富,老百姓的日子一点也没有改善,以至于这里的老百姓对李全军也深恶痛绝,现在陆付同又大肆在徐州扩兵,不断的派出手下在地方抓丁充军,收拢粮草,更是让老百姓们苦不堪言。

不少老百姓这个时候已经断粮,只能靠着挖野菜维生,而当他们听闻宋军路过的时候,开始的时候十分惊恐,深怕宋军也跟金军和李全军一样,对他们再进行一次洗劫,开始时候躲的很远。

可是后来他们现,宋军对他们秋毫无犯,现他们之后,还主动慰问,甚至留下粮食赈济他们,这些老百姓们这才现,还是朝廷的军队好呀!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将宋军的仁义传扬了出去,于是更多的老百姓得知了消息之后,纷纷翘企盼宋军的到来,希望赶紧获得宋军的赈济。

如此一来,高怀远想要走的快一点也不可能,沿途到处都是跪在路边欢迎他们的饥民,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