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部分 (第1/4页)

反正像这样编制新军的事情,这一二十年来,南宋干的也多了,各处新军名目繁杂,多编制一支飞虎军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再一个高怀远提出的十分重要的事情就是疏浚运河,这件事可是已经在高怀远心中筹划已久了。

要说疏浚运河这件事,本来应该是不在议程上的事情,但是高怀远却一直都在考虑这件事,眼下淮东已定,李全军可以说已经是全军覆灭了,朝廷军队获取了全盘胜利之后,手中获得了数万的壮劳力,刨去整编一批精壮善战之士入军之外,还有数万闲余的壮劳力没用。

而这些人正可以用来疏浚运河,这是在为以后北复中原提前做足准备,要知道宋军大多都是步军为主的军队,一旦以后北伐十几二十几万大军北上,后勤这一件事就能让人头疼到死,随着北上距离越远,后勤压力就会越大,一个当兵的,起码要两三个乃至四五个人为他提供后勤保障,才能让他们有能力打仗,而宋军不同于蒙古军,蒙古人不需要太多后勤,他们靠的是沿途抢掠,而且不需要收押战俘,到一个地方屠一个地方,宋军这是北上复国,不可能干出他们那种随意劫掠的事情,后勤压力会更大许多。

单凭传统的陆上运输,单单是牛车骡车,恐怕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当兵的要吃饭,运送物资的人也要吃饭,一石粮食等送到前线交给军队的时候,能剩下四分之一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所以高怀远在仔细考虑过历史上南宋北复中原遭遇惨败的原因的时候,就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

最终他想到的解决办法,也只有依靠水路运输,南宋之所以在蒙古大军入侵下坚持数十年时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南宋这边在前期始终掌握着水军的强项,只要是在河道所及之处,开始的时候蒙古军可是吃过宋军水师的不少闷亏,所以他们能依靠的也只剩下了水上的优势,要是用船来运输粮食以及各种物资的话,对于大军的后勤保障会有很大的帮助,船只的运载量比陆上运输要大许多,用人也少许多,这样便减少了粮食在路上的消耗,对于支持大军行动,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有运河在,但是当年北宋覆灭的时候,南宋为了抵御金军南下,防备金军利用运河乘船追击宋军,以前的汴河许多地方都被人为的淤塞了,加上后来黄河泛滥,更是淤积了不少河段,更加上无人维护,以至于现在运河只能通达到楚州,而且运河也淤积的难以通过大船,假如以后宋军北伐的话,就必须提前做准备,疏通宋军可以控制的辖地之中的运河河段,尽可能的保证可以让船只朝北行动。

要是一切等到以后开始北伐再做的话,就大事晚矣,所以这次高怀远这么急着收拾李全,运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高怀远在奏章之中详细陈述了疏浚运河的重要性,请赵昀下旨,调拨粮食资金支持他展开这项工程,但是他奏章是这么写,却不等赵昀答应这件事了,当即他便下令,将先期楚州、宝应、宿迁以及徐州这里的降兵先行投入到疏浚运河的工程中去,省的养着他们,白白浪费粮食。

当高怀远写完了这份奏章之后,窗外东方的天空已经开始泛出了鱼肚白,高怀远重新审视了一番自己的这份奏章,心里面感到还算是满意,只是这文笔和字体实在是连他自己也不敢恭维,来到这个世上这么多年了,他练就了一身强横的武功,却一直没有练出一手好字,看着这字体,高怀远还真是颇有点汗颜。

于是他叫道:“来人!”

一个靓丽的身影撩开门帘,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高怀远眼前一亮,自从出兵之后,他一直都没有安稳过一天,直到攻下徐州之后,他才得以在徐州城的官府之中稍微休息一下,这些日子以来,他都有点忘记了身边还有一个秋桐的存在,而今天让他感到意外的是秋桐今天居然换上了一身女装,虽然她这身女装并非女子日常穿着的裙装,而是一身劲装,下着一条胡裤,但是让高怀远这个满眼都是男人已经几个月时间的家伙还是不由得觉得很是惊艳了一下。

高大人是在叫我吗?秋桐显然是刚刚起床不久,脸上还带着一丝的慵懒的神态,她自从出来之后,为了不让人现她的女儿身,就一直留在高怀远身边,前一段时间倒是陪了杨妙真一段时间,但是高怀远出楚州之后,她便又跟了过来,依旧留在高怀远的身边,即使是晚上,她也都在高怀远大帐之中休息,明里她是高怀远的亲卫,实质上只是为了避免混迹在其他男人之中。

让秋桐感到郁闷的是,高怀远这家伙似乎是对她不感兴趣,虽然她有的时候故意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