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所以高怀远只能将这里的事情,暂时先交给黄严还有周昊二人主持,另外要他们辅助周俊,教这些少年识字,虽然二人不是很明白高怀远为什么这么做,但是因为长时间的接触,他们也知道高怀远是不会做无聊的事情的,这么做肯定是有他的用意,于是两人拍胸脯保证,绝对能将这帮家伙给管教好。

“还有一条忘了告诉你们了,咱们这儿要讲究无情的制度,有情的管理!要让他们不敢违背规矩,又要让他们觉得这里的温暖,不要让他们觉得这里冷冰冰的没有一点人情味,该奖的奖,该罚的罚,该关心的一定还要关心他们才行!现在他们这些人体力还很差,先给他们吃好喝好,让他们强壮起来,不要一下就把他们累瘫了,这样反倒会欲速则不达了!这一点很重要,他们都是孤儿,管教的同时,把他们当兄弟对待!不能光让他们怕你们,还要让他们敬你们,爱你们!记住我的话!”

高怀远再次对他们嘱咐到。

黄严和周昊仔细的品味着高怀远的这个嘱咐,慢慢的了解了其中的含义,于是立即点头,答应了下来,要不是高怀远临走嘱咐的话,这俩货还真就有可能用不了几天时间,就将这帮小子给操练趴下了!有了高怀远这个吩咐,他们两个也开始学会了怎么管人,于是态度上开始有了明显的转变。

高怀远安排了这些人之后,赶回了老宅,招呼了薛严还有一个老宅的仆役,一起朝高家的田地走去。

高家祖田总共三百多亩,既有水田又有旱田,只要是有田地,就又有薄田和良田之说,这些年高老根糊弄着那个糊涂老管家,将高家的祖田搞得乱七八糟,良田都给了他的亲近人家租种,却交的是薄田的租子,而薄田租种给了那些没有给他好处的老实人,却要收良田的租子,这种事情到了高怀远手中,自然不能再让它们存在下去,否则的话这么折腾下去,老实巴交的佃农们肯定会越来越苦,他不能任由这种情况继续发生下去了。

知道这个事情之后,高怀远便决定要实地查访一下,掌握第一手材料再说,于是便有了今天之行。

佃户们都住在一些不易开垦的地方,在那里建房居住,也可以就近照料自己租种的田地,虽然南宋商业十分发达,国家也相对十分富庶,但是对于这些种地的老百姓们来说,压根不关他们任何事,他们这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日子照样过的十分疾苦,大部分人家,侍弄土地,还都是靠的人力,真正有大牲畜的人家,只有一些大户才行。

高怀远在地头上由薛严陪同,一块一块的查看,他前世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后世这个身份,更不可能接触到这些东西,对于土地和粮食的概念了解甚少,到了田里面之后,才发现两眼一抹黑,看了也是白看,什么良田、薄田他压根分不清楚,只认得田里面种的是稻子,连水稻和旱稻都搞不明白。

幸好薛严以前是农户出身,种地是把好手,有他和另外一个仆役陪同,事情就好办了许多,他们二人一看便知道,那一块是良田,那一块是薄田,产量大致会有多少,高怀远按照他们的说法,一一进行记录,然后和名册上的再进行一番核对,一天时间,便将这里的情况了解了个透彻。

而且一天下来之后,他还了解了不少以前不知道的事情,原来在南宋末年,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大批占城稻的推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占城稻种植时间短,而且抗病能力强,产量也比以前的稻子高很多,难怪南宋七八千万的人口,这么点土地就能养活,主要还是拜粮食的亩产量的提高呀!

弄清楚了这些东西之后,高怀远又开始在心里面大骂高老根这个混账东西缺德!以前只是听说,还没有直观的概念,今天一看,才知道高家祖田这边,真是被这厮搞得一塌糊涂,这简直就是在谋财害命,幸好他来的及时,否则的话,高家这些田地,搞不好薄田很快便要被撂荒了!

租种薄田的这些佃户们,一年忙活到头,交完了佃租之后,基本上没有能剩下多少粮食,吃饭都有些维持不住,而那些租种良田的家伙们,收的是高产,交的是少量的薄田的佃租,日子明显要比那些种薄田的佃户们要好的太多了!

用屁股想也能想明白,凡是租种的良田的铁定是和高老根有点沾亲带故的,搞不好还和自己高家有点远房的瓜葛,但是这种情况实在是太不公平了,高怀远虽然同情所有种田的人,但是他却不能将这些地分给这些佃户们,他力所能及的就是尽量在自己能支配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做到公平一些。

现在田中粮食基本上都到了收获的季节,佃农们正在准备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