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 (第1/4页)

心大增,马不停蹄朝黄州进发,连续又和金军分兵进击汉阳军的兵马遭遇,且战且进,连连数次击败金兵,才于昨晚时分,抵达黄州境内。

金军得悉他们兵马到来之后,才撤离了黄州城,孟珙分兵率军追击金军,故此派黄严来黄州城驰援,才见到了高怀远。

兄弟相见自然少不得一番欢喜,金兵撤退之后,周昊也整顿了驻守城东的兵马之后,将那里交给了董强负责带领,带上了一些卧虎庄的弟兄出了黄州城,赶到了城外黄严军中。

这一下就热闹了,一帮家伙狂喜之后便厮打在一起,顿时忘了昨天还命悬一线时候的那种紧张,好是一番热闹,搞得随军前来的那些兵卒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以为他们的当官的疯了一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黄严的兵马到了黄州之后,黄州之危算是彻底解除,再无什么后顾之忧了,疲惫到了极点的守军这才撤下城墙休息,不少人倒头便睡在了街头,鼾声大作,令进入黄州城的黄严军将士无不体会到他们的艰辛,于是主动接手了黄州的防卫,并且开始在黄严的指挥下清理战场。

经过一天的忙碌之后,黄州城才算是恢复了正常的秩序,得到了休息的守军还有百姓们也再次帮忙进行清理。

就这样一直忙了两三天时间,才将黄州城战场清理了个大概,清点损失之后,高怀远不得不哀叹着理解了什么叫做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意思,这一战黄州城损失了三千多军民的性命,几乎占到了全部守军的六成,说不上是全军覆没,也差不多了,还不包括伤者的数量。

但是取得的战绩也是显赫异常的,他们俘获了近千金兵,斩杀了数千金兵,几乎让金兵许多部队都成建制的灭掉了,单单是清理出来的金军将士的尸体,就有四千多具,其中还不包括头几天金兵阵亡的兵士们的数量和被抢走的金军尸体,更没有包括金军的伤员,交还比例基本上达到了一比二。

对于黄州城这支完全由杂牌军组成的宋军来说,这个战果可以说足以彪炳于世了,此战后世被称为黄州血战,在南宋抵御北方外族的进攻的战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这一战表面上只是一场普通的城市攻防战,但是在整个这个截断的宋金两国的交战中,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此战保住了长江北岸的黄州城,使金兵没能夺去渡江南下的桥头堡,使金军出兵之后的进攻受挫,其次也使金军上下,彻底体会到了宋人抗击金军的决心,使之仆散安贞的花帽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使自从嘉定十年金国发动对宋国的扩土之战之后,金国彻底丧失了南下的勇气,不得不开始收缩战线,采取了守势,使宋金之战胜利的天平开始朝南宋一方倾斜,再有就是这一场黄州之战,大大鼓舞了南宋军民的士气,一座小小的黄州城,只凭一群临时拼凑的散兵游勇和杂牌部队,硬是扛住了金国精锐的花帽军的攻击,使宋人在心理上走出了当年开禧北伐战败的阴影,对于宋人来说,这场胜利,无疑等于给他们打了一针镇静剂,大多数宋人开始不把金军放在眼里了,在这种士气的感召下,随后开始的反攻,令宋军士气大涨,也为以后高怀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铁马金戈 第208章 权知大冶

黄州大捷的消息很快便从水路传到了对岸的鄂州城中,京西路制置大使赵方当即便大喜过望,连说了三个好字,最后对高怀远作出了一个评价,就是此子绝非池中之物,他日一旦上阵带兵,定会是个骁勇之将!其前途将不可估量!

作为高怀远来说,他倒是没有想太多,这次黄州之战对他来说,只是为了保命一战罢了,他被赵方赶鸭子上架,发到了黄州,他不得不玩命和金军一战,这一战他不过只是完成了保命的任务罢了,倒也没把自己上升到一个太高的高度。

此战结束之后,他在黄州城又盘亘了几日,和黄严等弟兄好好聚了一番,黄严几次提到想要卸甲归田,回卧虎庄逍遥自在,不再在军中受那种约束。

但是高怀远却不答应他的要求,令他必须要好好在忠顺军干下去,因为他以后的事业,需要在江北军中拥有一支自己的力量,这一点他明白无误的告诉了黄严,令他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最好是能在忠顺军里面的官当的越大越好,并且带着那些他留给黄严的弟兄们,逐渐控制忠顺军。

而忠顺军的成分也利于他这么做,因为忠顺军的兵卒大多数都是北方河南人,对于他们来说,在枣阳是身处异地,可以比较好控制,而且对于他们来说,北复中原的愿望要远高于其它部队,所以高怀远从当初建议孟宗政组建这支部队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