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胡同养娃记 第291节 (第1/3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她把东西往桌上一放,乐呵呵的问:“晓娟,听说你们厂子现在不错,专卖店都开了好几家了,厂里效益好吧。”

范晓娟点头:“还不错,比早两年好。”

范琴今年四十来岁,因为保养的还不错,看不出来儿子都十七八岁了。

原本范家本家亲戚不多,有些解放前就去了海外,来往并不多,留在京市的本家兄弟走的都很勤,范琴因为嫁的近,经常还来串串门子,过年过节都来拜访。

看着是个老实人。

前世这人却在范姥姥走了以后,拿出一张遗嘱。

遗嘱里面写着姥姥的遗产由她去继承。

范家的人到处找人鉴定遗嘱真伪,最后无论找了哪个鉴定机关去测,遗嘱的真实性都是真的。

基于遗嘱继承高于法定继承的原则,最后范姥姥留下来的东西,都归了范琴所有。

当时的范晓娟远在国外,听到了也是气愤不已,2003年她还专程从国外飞回来,就看见范琴一张嘴说得唾沫横飞,无非是说范家的子孙不孝,范晓娟出了国,范晓军不在身边,范晓龙跟晓敏两姐弟忙着干架,没人管老太太。

她伺候的老太太临终,老太太为了感激她,把遗产都留给了她。

这事儿在当时还上过社会新闻。

媒体跟舆论都剑指范家子孙,斥责他们不孝。

范晓娟远在国外打工,是知道姥姥跟着两个舅舅的,她对财产没有想法,却也不想便宜了“外人”,她气就气在范琴为了财产,竟然煽动舆论对范家子孙网暴,因为据她所知,两个舅舅对姥姥还是挺孝顺的,就算是去了南方,舅舅们也一直把姥姥带在身边精心照顾。

不是两个儿子舒心,范姥姥也不能活到近一百岁的年纪。

范琴就是一个这样的,惯会扮猪吃老虎的角色。

第217章

范琴一进来,范小舅就跟她说起话来。

算起来,范琴是范家这一辈儿里面最年长的,因为看起来老实巴交,做人也实诚,一贯重男轻女的范小舅对范琴这个外嫁女倒是高看一眼。

范琴笑眯眯的问:“听说奶奶跟孙辈儿们都买了房,晓娟你们可真是命好。”

范晓娟眉毛一挑,因为是大姐,她对范琴的印象一直都不错,如果不是重活过一次这种荒唐事,谁也不会想到范琴能干出这种事情出来。

范晓娟拿不准她这样问到底是为什么,是在试探姥姥的房子有没有写孙辈们的名字,还是在试探姥姥到底还有没有余钱?

至少上辈子,姥姥的钱放到了上辈子那个时候,也是价值百万的遗产。

全部都归了范琴。

可见这人除了有人缘,还很有手段。

范琴跟范小舅聊了一会儿,语气里面都是恭维的话,她并不像范晓娟几姐妹那样总给范小舅翻白眼儿,因为她自己生的是儿子的关系,语气里里外外都是对范小舅重男轻女思想的苟同。

范小舅自然欢喜!

也难怪范家这一辈儿里面的,范小舅只看得上一个范晓军,不单单是因为他是个男孙,最重要的是范晓军从不驳范小舅的面子。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范晓军也生了儿子。

他觉得自己跟范晓军现在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自然,范琴也是这条船上的,只是前世连他都没想到,一直笑眯眯的范琴,会成为最后继承母亲遗产的人,让他这个儿子都靠边站。

人呐,可真是想不得想不通。

范晓娟心说,我奶奶分财产,也没有你的份啊。

范琴跟范小舅寒暄了几句,话锋一转:“怎么晓娟,以前看你闷不吭声的,听说你在城里面开了店,现在做起来大老板来了?”

“哟,那一定是我舅舅在外面瞎吹牛。”范晓娟耐烦剥着瓜子壳,姥姥喜欢吃五香瓜子,但现在牙也不好眼神也不好了,上次差点让瓜子壳给卡到,她有空就给姥姥剥了一小袋,这回带来了,姥姥感动不已:“跟人合伙干的,利润也是对方大头。”

“那也是个小老板了,你以前那个国营厂快倒闭了吧,我前年就听说发不出来工资了。”

范晓娟笑而不语,她就不相信范琴这样消息灵通的人,居然没有听说点风。

“哟,瞧我这个脑子,上回去城里逛逛街,就看见你们厂了,我这是记错了,你可别见怪啊,你那边要有合适的事儿,也给我们杨彬介绍介绍呗。”

“杨彬,今年也有十八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