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4页)

起,后服用了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的红色药丸——仙丹妙药。服后病情未见好转,反而急转直下。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初一,当皇帝刚“满月”那天,朱常洛就死了。

这就是明宫三大谜案之一的“红丸案”。

朱常洛死后,在左光斗、杨涟等大臣的拥立下,15岁的太子朱由校,在重重危机之下,走向皇帝宝座,成为大明王朝第15位皇帝,史称“明熹宗”。第二年改元“天启”。

朱由校的登基过程也颇为复杂,是在“移宫案”中,尴尬登基的。

朱常洛的宠妃李选侍其时住在乾清宫,将朱由校“扣留”在身边。新皇帝当在乾清宫登基,但李选侍自以为新皇帝是她一手抚育大的,希望获封皇太后,因此赖在乾清宫不走。群臣上书、新帝下旨、太监威吓,三管齐下,才让李选侍移出乾清宫。

“移宫案”发生的原因,各种说法都有,当时真相扑朔迷离,史家称之为明宫三大谜案中的又一案。明朝277年间,明宫大案仅三件,在朱由校继位前后的一个月内发生了两起,可以想象当时朝廷的问题有多么严重,矛盾多么复杂。

在“移宫案”风波中当了皇帝的朱由校,起初很想做一番事情,他信任“东林党人”,左光斗、杨涟等正直的大臣也得到重用,方从哲等奸臣则被排挤出去。在东林党人的辅佐下,朱由校提拔袁崇焕,为张居正*,录方孝孺遗嗣,优恤元勋。但不久大太监魏忠贤专权,乳母客氏贪权,情况变糟了。

朱由校喜欢做木匠活,是中国古代皇帝中的另类皇帝之一。魏忠贤利用其兴趣,积极“鼓励”他好好学手艺,堂堂一个大明皇帝也不问政事了,整日沉浸在木工活之中。魏忠贤常趁朱由校在专心制作木器时上奏,正在兴头的朱由校手一挥——“朕知道了,你去照章办理就是了。”魏忠贤就是这样,滥行赐赏,大施刑罚,真心为国的东林党人被杀,不与自己一条心的朝臣被诬为东林党,皇帝昏弱,朝政黑暗。

其时社会矛盾异常激烈,土地兼并日益剧烈,苛捐杂税繁重不堪。老百姓没有饭吃,没有活路,唯一的选择便是造反。明神宗时代埋下的社会隐患此时集中爆发,从《明史·熹宗本纪》(卷二十二)来看,从朱由校继位当年开始,朝廷不停地在平乱、剿匪,似乎一天也没有安稳过。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秘招救国”傻皇帝——明朝皇帝朱由校(2)

内忧不断:天启元年,白莲教在山东揭竿而起,奢崇明、安邦彦在西南起义;再后的天启七年,山东有徐鸿儒起义,陕西有王二起义。

外患更烦:早在万历十六年(1586年),远在东北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就统一了女真建州各部,女真人不断与明军在东北争地盘。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定国号“金”,为与十二世纪时完颜阿骨打建立的“大金国”区别,史称“后金”。努尔哈赤起用这个国号,其用意其实相当明显——在复兴当年女真人建立的金国。

到朱由校当皇帝时,后金势力已十分强大。天启元年后金迁都辽阳、天启五年复迁沈阳(盛京)。此时的后金不可一世,欲与朱姓争抢天下,辽东局势万分严峻。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人又登上台湾岛,台湾失去。

内忧、外患算是人祸,当时又发生了可怕的天灾:南京地震、皇宫失火、京城发大水、江北、山东发生旱灾、蝗灾——大明王朝危机重重。

● 臣僚献出挽救大明江山的“秘招”

面对天灾人祸,内外危机,明显问题在朝廷,但朱由校的一班臣僚们却迷信地认为,这是大明王朝二百多年的“王气”受到了外势干扰,其中最大危主莫过于后金——女真人的余孽在作怪。

于是,这班人给朱由校出了一个挽救大明王朝江山的“绝秘招术”——后金的祖坟在大房山,那就“拆毁山陵,割断地脉”,把女真人的王气泄掉,不愁后金不败。实际上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馊主意,或者说歪点子。

金与后金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从地域上看,他们都是长期生活在今朝鲜与东北之间的女真人,但其族源异常复杂,一般分为*真与生女真。12世纪初,生女真的完颜部崛起,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一些部落后,于1115年称帝,国号大金,定都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

大金国虽然不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但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也不轻,与它给中原人造成的灾难一样,不可低估。金国兵力强盛,后来突入中原,把赵匡胤开创的大宋给灭了,再后来企图统一中国未遂,与南宋形成对峙,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