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页)

听罢当场表态,“旁行三百丈乃止”。此事在《汉旧仪》上有记载。

秦陵的封土,仅陵地就有644万立方米。如此大的封土层,挖掘起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难怪有传说项羽用十万精兵,挖了半个月,也仅留下两条霸王沟。

这种类型的墓中,以“流沙墓”最为讲究。所用的沙子要颗粒细小,还要淘净晒干,如果沙子不干,则在现场支锅翻炒,烘干沙中的含水。这样的细沙才有极强的流动性,防盗效果也显著。盗墓者挖盗洞时,边挖边流沙,根本难以成形。就是挖成了,风险也很大,极容易造成塌方,被沙子活埋。

“流沙墓”在现代考古中多有发现,如2005年发掘的河南上蔡县郭庄楚墓,就是一座典型的流沙墓。大墓深达17米,其中10米多埋的全是沙子。此外,在主棺室的正上方和侧方,放置了两个假棺材,以迷惑盗墓者。不只如此,积沙中又置许多石块,如此周全的反盗墓手法,出组合拳,十分成功。此墓在考古发掘前发现了17个盗洞,年代最早的盗洞挖于战国时期,但无一个盗墓贼能进入真正的墓穴。

秦陵是中国古代典型的掘坑封土类型大墓,秦陵会不会积沙,或是积石,或是积沙积石兼而有之?很有可能。

在初步勘探中,秦陵地层中发现了石块,秦陵的附近,还发现了当年建陵时的石场、碎石。虽然这些碎石可能是建陵材料,但并不排除作墓中积石用的可能。

1962年的调查中,便在封土堆北面约20米偏西处,深约1米的地下,发现了土坯和极纯洁的细沙。这里是不是当年陵中积沙的堆放地?在古代建筑中,还没有现代的水泥沙浆一说,细沙用在陵墓建筑上很少,在墓地出现多是做流沙墓使用的。

再者,沙子也是储存水银的最好介质,秦陵中有大量水银,不可能是水库式储放。如地下水一样,储存在沙层中是比较适宜的。

“复仇派”盗墓之王——西楚霸王项羽(10)

当然,此招外招的猜想是否属实,还要等日后秦陵发掘时验证。

● 项羽动用30万大军盗掘秦陵

然而,再绝妙的反盗墓机关,也吓不走盗墓贼,你能出招,就会有人接招和破招。

秦陵的第一个接招人是项羽。

项羽盗掘秦始皇陵,是不是贪图上面所说的墓内天价宝物?这动机自然会有,但直接的动机可能是想效法伍子胥,对秦始皇来一通“尸刑”,以显示自己的革命威力,报祖父项燕被秦人所杀之家仇,消秦灭楚之恨,借机为天下老百姓出口恶气。所以,项羽掘墓是典型的“复仇派”。

项羽到底是怎么盗掘秦陵的?上面说了,刘邦揭了项羽的老底,将其掘秦陵行为,列入“十大罪状”,外界这才知道。但对项羽盗秦陵的具体过程,刘邦也没有写出来。

从我收集到的史料来看,除了《史记》上“十大罪状”中透露的一点信息外,还有两处——

《汉书·楚元王传》(卷三十六):“项羽焚其宫室,往者咸见发掘。”

《水经注·渭水》(卷十九):“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动物不见穷。”

《水经注》的作者,是病逝于公元6世纪初的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从郦道元给我们提供的一些信息中分析,项羽盗秦陵时动用了自己的部队,至少有30万士兵参与了盗掘。

项羽盗秦陵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汉书》和《史记》所记太过简单,只有《水经注》还提到了盗陵后往外运送财宝的事情。30万人一直忙了30天,陵里的财宝还不见少。

现在有学者宣称,秦陵中珍贵的先秦史料一旦出土,很可能会改写中国古代史,现在让项羽这么一番盗掘,还会有什么宝物?

● 英布担任盗秦陵现场总指挥

相对于史书太过简单的文字,项羽盗秦陵在民间的说法,则形象生动许多。

项羽进入关中地区后,派英布前去盗秦陵。英布是何人?初为项羽手下的“五大将”之一,封为九江王,后叛楚归汉站到刘邦这一边,被封为淮南王,又与韩信、彭越并称为汉初“三大将”。

英布根据项羽的命令,率几十万士兵前去掘陵。挖了老半天,终于挖开了墓道。但当要打开墓门时,里面的防盗机弩起了作用,“箭雨”一般,万箭齐发,好多士兵因为没有防备,遭乱箭射杀。

随之而来的又是一阵怪异现象,墓道内飞出了无数怪鸟,见人就啄,不少士兵被啄伤啄瞎。接着又跑出好多怪兽,追吃士兵。英布本人根本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