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运动促进了大脑的发育,改善了大脑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可以说,人脑的发育与肢体运动的特点紧密相关。因此,肢体训练对任何人都是重要的。

从舞蹈家看身体-动觉智能的培育(2)

其二,身体智能也可以让你骄傲。身体智能是相对独立存在的。正如诺曼·梅勒所言,身体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形式,身体智能与任何一种心灵活动一样独立、微妙与完整。不懂得身体语言的人,类似于不懂外语的人,虽然并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却制约了其与他人的交流,少了一种与世界沟通的方式。不仅如此,身体智能的提升,一点也不比诸如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等来得容易。看一看那些备受世人关注和青少年崇拜的体育明星们吧,有哪一位世界冠军能够离开这样一些关键词呢:童年、训练、科学、刻苦、毅力、脑子。如今,单纯靠蛮力取胜的项目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舞蹈、武术、各类竞技体育运动,大都发展成为人的力量、速度、韵律、技巧、智慧等综合素质的展示与较量。这些领域的顶尖人物,也和文学大师、科学家、经济学家等一样值得人们尊重。而他们自己,也完全有理由为自身运用身体智能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

其三,不仅为了健康,也为了性与魅力。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话没错,却并不全面。运动与人的生命质量有关,还与人的生活品质有关。首先,一个人身体健康,只是基本的生存需要,不是充分的生命需求。人还要是健壮的、健美的,是有魅力的、*的。如此才能创造和享受更丰富、更美好的生活,提升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运动。要知道,魔鬼身材、优雅举止,以及性能力,是和舞蹈、运动如影相随的,而化妆不过是掩人耳目,药补则近似于饮鸩止渴。

再者,运动本身就是自成目的。运动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当人们步入“小康”社会以后,与“胃”有关的劳作减少了,与“胃”有关的劳心也不需要了,余下来的精力干什么?这时候,人们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向动物本性还原。酗酒、嗑药、搞“*”,甚至在某些特定的场所或环境中,完全还原到动物的生活状态。这种堕落式的还原,不费力气,也能获得感官的刺激和愉悦,却不能带来内心的宁静与心灵的幸福,最终会陷入空虚和绝望。另一种选择是上升为一种“艺术性存在”。人类大脑智能的产生,成为人类与动物的一个分水岭,从此人类具有了知识性的存在形式。但人类依然主要在为“食、色”而奔波。从这一点上看,人类似乎没有表现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而“艺术性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将是人类与动物的一个新的分水岭。那时,一部分人对“食”的追求,转化为以自我超越为目的的创造性的精神追求;对“色”的需要,转化为艺术的创作、欣赏与艺术性的生活需要。两性之间的愉悦也会有新的实现形式和表达方式。男女之间的许多禁忌会被打破,人们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高雅的情趣、更加健康的方式,在更加优雅的环境里,进行交往与交流。而舞蹈、体育等将以崭新的形式在未来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艺术来自生活,又引领生活。昨天的艺术生活,必然是今天的生活艺术。不远的将来,具有较高的身体智能将成为一个人能否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群体、更高生活层次的客观需要。

其四,体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不可否认,人们对身体智能认识的偏颇,是与一些舞蹈、体育人士综合素质的不足有关系的。一位获得某年度“最佳人气奖”的影视演员,发表的语无伦次的获奖感言,引起全场爆笑。以“傻得可爱”取得成功,缘于大众对“假”与“秀”的厌恶和对“纯”与“真”的渴望,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心态,这样的成功案例不可能太多。因为“智”与“真”的统一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中国的艺术院校、专业运动队,普遍缺乏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良好氛围,学员、运动员的文化基础十分薄弱。其中的大多数人一旦退出专业领域进入一个新的行当,往往难以适应。其糟糕的表现,即使是一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世界冠军们,也会由此光环尽失。另外,单就舞蹈、体育运动专业发展的需要来看,也需要多种智能的协同运作,仅凭身体智能,很难达到世界顶级水平。舞蹈及协作性强、智慧起关键作用的竞技体育项目更是如此。例如,舞蹈艺术就需要音乐智能、空间智能及语言智能等方面的协调动作。而足球则需要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和即兴创造的能力,尤其对身体不占优势的黄种人来说,更需要在脑快、眼快、腿快、脚快等综合智能上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