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娇志宓氖焙蚩赡芑嶙鋈魏问虑椋�部赡苋魏问虑槎疾蛔觥�

身体受到伤害的危险是恐惧的主题。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蛇、对爬虫形状的物体更容易产生恐惧。因为这类动物对人类祖先的伤害是最难防御的,也就更为普遍。“9·11”之所以成为震惊世界的恐怖事件,是因为它对生命的伤害方式和实际伤亡规模,都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对今后如何预防,也找不出更为可靠的措施。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从来都是影视艺术制造恐怖的重要场景,因为黑夜让人无法判断自身的处境是否安全。登高、悬空也是文学艺术作品制造恐怖的重要手法,这是因为此时当事人身体的安全一点也没有保障。前者是对危险不可知的恐惧,后者是对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的恐惧。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五岳之一的华山,是以险著称的。有一次,唐代大文豪韩愈突然豪情勃发,奋勇地登上了华山诸峰之一的苍龙岭。登顶之后,韩愈先生回眸来路,只见悬崖峭壁,宛如鸟道,禁不住头晕目眩,再也没有胆量下山了。眼看着只能束手待毙、饿死在崇山峻岭之上,一代文豪的激情兴致顿时跑得无影无踪,死亡的恐惧让他禁不住大哭起来。后来,地方官员只好组织了“救援队”,派人上山先把先生灌醉,再用绳子捆上,从岭上层层吊了下来。可见,对死亡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纵然你是才高八斗,恐惧也会让你原形毕露。

任何你所知道的有可能以任何方式伤害到你的威胁,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身体上的,都是“伤害”主题的变体。如熟悉的环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可怕的事情突然发生,黑暗、巨响及被其他人的恐惧情绪所感染等都可能引起恐惧。人类在不断丰富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着恐惧情绪的诱因。生态的破坏引起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非典”引发了人们对公共卫生的担忧,“三鹿奶粉”造成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恐惧,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人们的消费恐慌。地震、飓风、洪水、火灾、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等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对身体的威胁,战争、斗争、恶性竞争等可能带来的对身体或利益的威胁,都在不断“丰富发展”着“伤害”这个主题的变体。而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伤害日益成为“恐惧症”、“焦虑症”的主要病源。 。。

从“9·11”来认识恐惧(2)

一个人在面临伤害的威胁时,体验到的恐惧的强弱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程度。你可能受到的威胁有多大。你预感到的威胁越大,恐惧感越强烈。二是时间。这种威胁是当即的还是即将来临的。威胁越是急迫,恐惧感越强烈。三是应对。你能否采取一些行动来减少或消除这种威胁。越有把握化解威胁,恐惧感越低。

恐惧是一种自卫机能。

恐惧的第一个作用是为逃跑做好了准备。人类进化过程中有两类完全不同的行为是最为有益的,那就是躲藏和逃跑。逃跑可能是我们的动物祖先遇到危险时的第一反应。蛇可以躲到洞穴里,刺猬可以缩成一团,乌龟可以把头缩到坚硬的躯壳里,而原始人类的最佳选择只能是跑。恐惧的时候血液会流向双腿的大块肌肉,为逃跑做好了必要的准备。现在,当危险即将发生的时候,祖先遗传下来的方法,就可能会被自然地运用。

2002年9月25日,东方网-东方体育日报报道:英国当地时间昨天凌晨发生十年来罕见地震,英格兰大部分地区和威尔士的强度达里氏级。将于三天后开打的莱德杯比赛场地钟楼球场也受到波及,著名的球场标志钟楼摇晃了接近半分钟。

莱德杯欧洲队队长托兰斯和队员帕诺维克当时正住在钟楼旅馆内,强烈的晃动将他俩从熟睡中震醒。“非常可怕,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当时猜测可能有东西爆炸了。”托兰斯说,“我一直是个睡得很沉的人,但仍被惊醒,起初我还以为是我妻子压到了我身上,后来才发现居然是地震。”和队长托兰斯相比,瑞士选手帕诺维克的反应要灵敏多了。他从床上一跃而起,一秒钟也未耽搁,直冲到了阳台上。有趣的是,帕诺维克平时在球场上以衣着鲜艳而闻名,在昨天这个惊险时刻居然*。托兰斯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白乎乎的身影一闪而过,好笑得几乎忘了恐惧:“他像一只受惊的狐狸似的,窜得飞快,还到阳台边四处张望,只可惜当时没有摄影师在场。”

在人类逐步进化的过程中,由于某些特定事物、特殊环境,以及人际交往等而产生的恐惧情绪的“花色品种”越来越多,逐渐衍生出了与“逃跑”相关的回避等情绪行为。可能每个人都做过被“追赶”之类的梦。在梦中,自己被一只狗或一群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