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 (第2/4页)

看看,我们为了炮制这么一具尸体,容易吗?花了多大的精力呀,请教了县衙资深仵作,还去其他乱葬岗挖出一具尸体,并且花了大价钱,让仵作弄。

其实二百两银子也值,毕竟要忍着臭,将烂肉从无名尸上切下,再贴到骨头上。还要套上衣服入殓,并且装模作样的在尸体附近放上石灰等防腐材料。赚这点钱也不容易,我天不怕地不怕,都不敢去做呢。

赵晟和孙扬威也不催,只是斜着眼,捂着鼻子躲远看热闹。

狗剩作揖,认真而言:“各位大人,请听小的禀报。”

一个使臣道:“但说无妨。”

狗剩开始背诵我们花了几日才编好的故事来:“契丹使臣病故后,夫人悲痛难忍,不肯立即入葬。硬是要停尸七日,看到确实回天乏术才肯下葬。当时。。。”

他故意的遥遥偷看了我一眼,这就叫说慌要说得圆满,动作也要出来,继续道:“当时天气炎热,三日就有味,点再多的香都盖不住。夫人终于答应先将棺木运至坟地,但不下葬,等足七日后才入土。”

大郎接着上来道:“等足七日,我们劝说夫人不要来送,腹中胎儿要紧。其实是因为已经臭得近不了大人想想,在这里日头里晒,雨里打的,能不臭吗?当时夫人说韩大人客死异乡,按照宫里的规矩埋得浅一点。这样可以早日投胎”

赵晟在一旁点头:“确实如此,宫中的宫女太监死后都会留下遗言要求埋浅一点。因此生命苦,埋得浅,可以早日投胎。”

“我苦命的官人呀。。。”我x在丫鬟身上,装出半晕厥状态,又无力而轻声低喃一声。

其实埋得浅是省力气,那么恐怖的尸首,臭得连专业埋土挖墓的人都索要多一份份子钱。反正过不了多久又要挖出来,索性就编这么个理由,而且合情合理,动人肺腑。

还未等四个验尸审核官拿出最后结果来,楚国公已经扑了上去,趴在棺边,一边拍这棺材一边嚎哭起来:“韩羽。。。你好命苦呀怎么就那么早死?你留下妻儿该如何办呀。。。”

他现在还不能透露身份,所以没有喊儿子,只是喊名字。反正契丹族的死亡风俗,没有几个宋人知道的,否则吊唁时地位低的应该连称谓一起哭喊出来,至少要喊“韩大人”。

连亲爹都承认了这具尸体是韩羽,而且哭得是那么伤心。男儿有泪不轻弹,看他擦着红红的眼睛,那眼泪可不是想我用湿毛巾作假出来,而是真金白银真眼泪水呀

随从们顿时也扑上去几个,开始跟着楚国公嚎叫开来。更多的是双手举天,用辽语大叫着,好似在向天祈祷,让亡魂尽早归天。这样的热闹,也能掩盖住在里面趴棺痛哭的、一个异样的人。

第三部 春来百花开 第二十五章 证实见面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十五章 证实见面

看到楚国公如此的伤心,我有点不忍了。毕竟都是六十岁的人了,他应该又是中年才得子,得知白发人送黑发人,怎么不心痛?

要不是楚国公身子骨还行,有点生怕他一个不小心,追到地府找儿子去了。

正想着,一阵骚动,楚国公还真的晕厥过去了,我顿时紧张地站起身来。

“无妨,无妨”契丹使臣还想着掩盖,赶紧的叫人过去抬后,解释着:“契丹风俗就是如此,需要一个长者晕过去。”

得了吧,契丹哪条风俗是这样的?我叫大郎和狗剩,去引导那些抬楚国公的随从,到最为附近的院子里去。

我推说晕倒的人虽然是随从,但不管怎么说也是宋的客人,在宋不能让宋皇帝和钦差为难,就跟着过去了。而赵晟和孙扬威当然不会为了一个随从而跟过去,说是去看看其他人的食宿,就随便找了个理由走了。

坐在楚国公的床边,我请了两个大夫来把脉。楚国公大约打击受得太深了,两个大夫都说脉象有点混乱,轻重不一,看来是年老体弱,现在虽是秋天,但午后的日头也热,所以以调养喝点清热的药为好。

开了贴药,拿给了契丹使臣。使臣想都没想的,就派人去县上抓药。其实百花山庄有药,要舍近求远也是生怕里面放毒。楚国公死了,萧太后还不迁怒他们,四个一起杀了陪葬。要知道契丹还是有臣子陪葬的,要不萧太后祖先的姐姐,也是一个萧太后,每次见哪个大臣不顺眼了,就说地下的先帝想你了,让大臣陪葬去。杀了近百人

后来还是个汉臣说是先帝一定也想你,只要你去,我跟着来。

这个萧太后最后为了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