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部分 (第1/4页)

“你们评估过这份报告了吗,结论是什么。”

刘国春马上道:“我们现有的移民制度是在建国后正式确定的,在马更些淘金潮时期有一些小小的修改,但后来基本上又回复原来的制度了,应该说,这份报告所提的问题还是客观存在的,美洲领土以前基本上都是一穷二白,城市大部都是新崛起的,在初期,很少有超越其他城镇很远的大城,所以这个移民制度是符合当时情况的,限制移民自由选择移民地,限制移民非工作,学习等调动情况下的自由流动,为当时比较混乱的治安及户籍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叶枫点了点头,刘国春所言是一个事实,也就像伯纳德等人的报告中所言,那时的阿拉斯加,人口少,基础差,没有什么吸金石一样,会吸引所有资源,人口的大城存在。现在的特大,大中小型城市区别是经过十余年发展后,逐步分化出来的。但这是必然的情况,因为资源,地理位置,甚至治理官员的能力等种种原因,会出现这种分化,而且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可能真的让所有城市保留相差无比的规模和发展速度。每个国家都有全国中心城市,有区域中心城市,有大城,有小城市。

这种分化是在发展之后的一种自然分化,也不至于太过影响其他城市,毕竟每个城市经过这么多年发展,都有了一定基础,不会因为大城的存在而消亡,甚至反而可以因为中心城市的带动,而取得更大更快的发展。

但现在呢,那些新省市就有些不一样了,像滨海省,如果按照现行制度,可以肯定,伯力将会飞跃式发展,而其他地方就可能如同蜗牛爬行,强的越强,弱的越弱。因为其他地方连基础都没有,像伯纳德准备筹建的锡霍特城,还是一片荒地,就算滨海省投资,建设煤矿,工厂,但他仍然没有资格与伯力相争,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伯力越来越强,而锡霍特城虽然因为省里的投资会有发展,但差距却肯定会越来越大,最后锡霍特城很可能完全沦为伯力的单纯原材料基地,而无法形成自己身的竞争能力,也肯定不会有伯力那样强大的吸引人口的能力。

也就是说,按现行移民制度,由国家根据就业能力分派移民,那伯力也许一年需要十万,而其他地方可能一千都不要,等伯力成为百万人的大城市,可能滨海省其他地方一个十万人城市都没有。实际上按这个制度,那各城之间就是不公平的竞争。这些省市最后也许就会形成一条腿走路,一条腿跑得再快,他能跑过两条腿?

叶枫沉思之时,刘国春见叶枫没有接话,便又接着说道:“现在的情况则确实有些不同,这几年加入的新省市当中,绝大部分境内都有远超其他地方的大城存在,像原加拿大圣劳伦斯河区域还好,毕竟此前有数百年发展,虽然存在蒙特利尔,多伦多,魁北克等大城,但他与我们阿拉斯加早前的所有领土差不多,这属于后期发展速度不一致而分化的,所以是正常现象。而像苏必利尔,拉布拉布等地则本身没有什么大城存在,所以各市县基础差不多,仍然可算是公平发展,省市各城只看谁发展速度快。矛盾主要出在亚洲的这些新省市,除了位处北方气候恶劣的几个省市,几乎全部有这种现象。其中就犹其以西伯利亚铁路沿线以南的这些新省市严重。像滨海的伯力,兴安省的海兰泡,外贝加尔的赤塔,湖南的乌兰乌德,下叶尼塞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唐努乌梁海的克孜尔,正好每个省都有一个远超省内其他地方的大城。唯一好一点就是安加拉省和东俄自治区。”

叶枫再次点了点头,仔细数来,还真是如此,要命的是,西伯利亚铁路沿线每个省都只有一座这样的城市,其他地方则基本上等同乡村。假如多几座可能都要好一些,比如安加拉省,虽然也有这个情况,但他同时有布拉茨克,安加尔斯克,乌利索耶,下乌金斯克四座差不多规模的城市,人口都在十到十五万人之间,差距较小,且其他人口上万人的城镇也有十数个,基础都相差不大,所以这个矛盾相对就没那么突出了。

东俄自治区则情况特殊,一方面是他境内本来就没有什么上规模的城市,以前的最大城市托木斯克也不过三五万人,也没有太多工商业基础。二来因为国家的干涉,高尔察克当初带来的百万军民大部分流,没有集中一地,即使库兹涅茨克集中近半,但因为库兹涅茨克本来没有像样的工商业基础,所以这个人口优势暂时起不了太多作用,反而是一个负累。所以东俄自治区未来还能基本保持公平竞争式发展。也难怪,这安加拉省和东俄自治区的行政首长没有在这个报告上署名了。

“那么这个报告中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否可行,你们的论证结果是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