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部分 (第1/4页)

炎锊痪玫那懊芸寺弈嵛餮鞘惺谐け丛�簟���

加入书签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举报错误章节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第524章 要变天了时别忘加上本站标识。

第525章 选举年

1924年是名符其实的选举年,或者说是国家实权首脑换届年。

这个说法不只是指的某一个国家,而是指全世界各主要大国。

首先苏联最高领导人乌里扬诺夫逝世,苏联国内苏共政治局数位高级领导人经过数番斗争,最终决出了胜负。

早在乌里扬诺夫健康恶化时期,朱加什维利和列夫·加米涅夫、格里哥里·季诺维也夫建立了政治同盟,共同对抗党内威望较高的托洛茨基。

在乌里扬诺夫逝世后,克鲁普斯卡娅把乌里扬诺夫的遗嘱交给了中央政治局。但在苏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乌里扬诺夫的遗嘱没有被公布于众,而仅仅是在中央委员会的高级领导人中传达,朱加什维利根据乌里扬诺夫遗嘱的建议提出辞职,但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人不同意,他们认为乌里扬诺夫的建议是不合适的,并一致选举朱加什维利为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最终一如叶枫所说,乌里扬诺夫的遗嘱并没能对朱加什维利造成实质性威胁,并没有起到阻止朱加什维利正式登上苏联最高领导人位置的作用。

但这次胜负结果在当前看来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苏联国内政治模式,苏共内部的运作模式都决定了这一切都还有存在变数的可能。朱加什维利虽然稳住了苏共总书记的职务,但想要完全掌握这个国家的实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一切从乌里扬诺夫去世,朱加什维利稳住总书记职务后就开始出现苗头,托洛茨基写下《论乌里扬诺夫》和《十月的教训》,直言不讳的批评了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人,促使两人与朱加什维利联手形成共同对抗托洛茨基的局面。三人发表文章称“托洛茨基主义”并非真正的乌里扬诺夫主义,朱加什维利还表示“党的任务就是要埋葬托洛茨基主义这一思潮”。

被孤立的托洛茨基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解除了**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而不久之后,朱加什维利与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的意见亦见分歧:朱加什维利支持尼古拉·布哈林的意见,延续新经济政策,减少约束农民,并希望先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而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反对放大新经济政策并拥护世界**的主张,他们形成“新反对派”,当然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对于苏联人民来说,一切的一切都才刚刚开始,灾难也好,希望也好,至少在眼下的苏联一切都还只是开始……

在英国,鲍德温内阁下台,就在苏联的乌里扬诺夫死后的第二天,拉姆齐。麦克唐纳组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工党内阁,这也是后世与保守党轮流掌握英国政坛的党派首次站上英国最高执政舞台,算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而法国总统也在这一年,由亚历山大。米勒兰换成了皮埃尔。杜梅格。

不过在法国今年更换最勤的还是总理。参加过多伦多会议的原总理白里安早在1922年初,多伦多诸多协议还未签订时就下台了,换成了担任过很长时间法国总统的雷蒙。普恩加莱,但普恩加莱在今年6月的议会选举中失败,新总理换成了弗雷德里克。马塞,不过可怜的马塞只在总理位置上坐了七天就不得不在6月15日让位于由激进社会党等左翼党派组成的左翼联盟的领袖赫里欧。

值得注意的是赫里欧上台后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与苏联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正式承认了苏联这个欧洲第一大国,也等于承认了GCD政权控制苏联的合法性。当然法国也就此加入了对苏贸易这一块大蛋糕的瓜分盛宴中来了,这也进一步加强了刚刚掌握最高权利的朱加什维利坚定推行新经济政策,并积极寻求改善与英法阿等国关系,避免不被国际社会孤立的决心。当然这个决心是否一直会维持下去,现在还很难说。

除此三国,做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的美国在经历了去年哈定猝亡,副总统卡尔文。柯立芝上台的变化后,今年做为美国总统选举年,也将在今年年底前选出新一届总统,虽然柯立芝担任总统才不过一年多,但这一任期不过是柯立芝顶替去世的哈定而完成的未完任期,柯立芝想要继续当这个总统,那么今年他必须参加选举,下一届总统还是否是他很难说,不过柯立芝上任来,调整了不作为的哈定内阁的作风,一改此前哈定政府散漫混乱的公众印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