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部分 (第1/4页)

夫和朱可夫则正好都在东线,不过却不属东方面军,而是属于东南方面军。”

叶枫这一下确实有些意外了,而且似乎眉头皱得越发紧了,没想到这两人居然都在东线,这可是后世在二战中成长起来的著名军事统帅,而且记得他们上位就是在二战后,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了卫国战争的英雄,德国人可以说就是被这些快速成长起来的新统帅给打败了。那么现在呢,历史稍有改变,在阿拉斯加即将发起对苏战争时,这两人却又到了东线,战争爆发,朱可夫和科涅夫会跟历史上一样,快带成长,并迅速带领苏联红军成为抵挡阿拉斯加兵锋的统帅吗?

东南方面军事实上是苏联从中亚方面军中独立出来的,东南方面军组建后,中亚方面军主要负责苏联面对南面伊朗,西面中国的防御,而东南方面军则几乎全部驻扎在哈萨克斯坦,主要任务就是负责防御阿拉斯加阿尔泰省一线的军队以及哈萨克斯坦及乌拉尔河一带的防御,与东方面军共同形成了对阿东线防御阵地。

东南方面军的实力要远小于东方面军,这个方面军基本上就是以原来的哈萨克斯坦军区为基础组建的,总兵力约在五十万左右,但有超过三分之二布置在阿尔泰省对面的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线。

相对来说,即使是这样的兵力,比起乌拉尔那一线,苏军在这里的防御也要薄弱许多,所以在阿拉斯加的方案当中,将由蔡锷的第三方面军在这里实现快速突破,进而对实力最强的苏联南乌拉尔一线沿西伯利亚铁路城市带的防御重兵集团形成围歼。

但东南方面军居然拥有两个后世苏联最著名的军事统帅,野战三驾马车中的两驾,这让叶枫心里却隐隐有些不太放心了,妖孽就是妖孽,不会因为历史的改变,而变得平庸,叶枫很担心这两个家伙会对阿拉斯加的计划造成重大影响。

“他们在东南方面军担任什么职务?”叶枫马上问道。

马天看了一下资料道:“朱可失是第2集团军司令,他的防线就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对岸,而科涅夫则担任第17集团军司令,刚好位于斋桑湖对岸,可以说他们两人所带领的部队将在战争爆发后成为我们的第一个直接对手。”

叶枫此时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这简直就是针锋相对,难道朱加什维利也是穿越来的,否则为何正好把这两个人直接摆在了阿拉斯加将要发起进攻的第一方位。

“这两个人也许直接的战争经验不多,特别是做为高级指挥员直接参战的经验很少,但这两个人很出色,或者说天赋,他们有着极高的战争天赋,这样两个人率军正横在我们的第一主攻点上,稍一不慎就可能影响我们的后续所有计划,马天,一定将将这两人的所有资料搜集齐全并提交给蔡锷等人,要让他们对此保持高度关注和警惕。不能像对待其他苏军新将领一样轻视了这两人。”

叶枫说的有些严重,让马功成和马天都有些意外,他们不知道为何总统对这两个人似乎格外了解,要知道像这种层次的将领,在苏联不知凡几,特别是大清洗后,这种快速升迁上来的将领实是在数得数不过来,天天有人得宠,也有人失宠,有人上有人下,犹如走马灯一般。

总统不应该比对方面军级的苏军将领还保持更高关注吧。虽然马天也有些奇怪总统从何处了解到这两人的详细资料,认识到这两人的不凡的,但马天通过搜集到的情报分析也的确显示这两人并不是一般的靠着忠诚或者渔溜须马而不断晋升,他们是有真材实料的,缺的也许就是直接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罢了。经验说重要很重要,就不重要则是因为经验是可以迅速积累的,悟性高的也许仅仅通过一些演习就能悟出很多东西来。

而情报显示朱可夫和科涅夫两人恰恰是不缺悟性,不缺理论,不缺应变能力的优秀年青将领。

“相关情报我们早已经提交给蔡帅他们,相信蔡帅直面这两个人,应该也更能认识到这两个对手的危险。肯定会提高重视。”马天说道。

叶枫微微点头,这时才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道:“对了,东南方面军总司令库利克的情报搜集到了吗?”

这时马天神色古怪的道:“搜集到了,事实上库利克的情报很好搜集,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库利克,1890年出生于波尔塔瓦的农民家庭,1912年加入沙俄军队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十月**之后,库利克加入红军,并在炮兵部队中服役。1918——1919年的察里津保卫战期间,库利克担任第10集团军炮兵主任职务,指挥炮兵部队出色的打击了进攻察里津的白卫军,为赢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