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部分 (第1/4页)

七月一日,第二方面军四十万大军成功渡河,随即切入伊希姆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之间,七月二日两城苏军联系被切断,随后即分别陷入阿军重重包围之下。

七月三日,第三方面军推进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和伊希姆西面,伊希姆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周边所有外围城镇全部被阿军攻占,两城外围城镇超过二十万苏军向阿军投降,而战死的居然不足四万,其中倒还有大半是在逃亡过程中因自相践踏等原因导致死亡,可见苏军抵抗意志之薄弱。

七月四日,第一方面军第3集团军和第二方面军二十一及第三方面军第27集团军分别从北、南、西三个方向破入伊希姆城,该城十五万苏联大军随即投降,乌拉尔战区三大方面军也终于首次全面会师。

七月五日,在西面、南面第三方面军和北面、东面第二方面军近百万大军收缩包围的强大压力之下,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苏军斗志全面瓦解,西岸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派人出城洽降。

从七月六日起,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最后三十余万苏军开始陆续出城向阿军缴械投降。

七月七日,阿军第五重装集团军以钢铁雄师开道,轰隆隆开入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这座近二十年以来长期做为苏军东线部队最重要指挥中心的要塞重镇。

基尔波诺斯的投降,阿军开进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降下苏联镰刀锤子旗升起三色星旗的那一刻起,也标志着历经五个月有余的乌拉尔地区大战彻底落幕,同时也可以肯定的是,这也将标志着苏联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的统治权正式结束,因为哪怕未来苏联政权垮台,阿军也不可能再将这片地区再交还给新的政权。

第703章 得罪人的活

七月七日,乌拉尔以东最后一支苏军投降,阿军开进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乌拉尔地区的战役结束,与此同时,同属东线的另一大战区——中亚,也进入了最后的关头。

就在这一天,中亚战区所属联军各部开始向中亚苏军发起围歼式的大总攻,从这一天的凌晨五点开始,在费尔干纳盆地的浩罕、曼纳干、费尔干纳、苦盏(列宁纳巴德)、撒马尔罕地区的古都撒马尔罕市、布哈拉、卡尔希、吉扎克,到处是炮火轰鸣,火光冲天。

在天空中一架架飞机盘旋呼啸,向苏军阵地投下一颗颗炸弹,地面上喀秋莎火箭炮发射的集束式火箭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尖啸着一排排打到苏军阵地上,掀起阵阵烟云,裹挟着碎片泥沙血肉直冲云宵……

当然苏军兵力并不算分散,相应的这场围歼枪炮声最激烈的始终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当中。

在费尔干纳盆地是费尔干纳市和浩罕,在撒马尔罕地区则是撒马尔罕和布哈拉,这四个城市几乎每座城市及其周边都云集着超过十余万人的大军,其中费尔干纳和撒马尔罕的苏军更是超过二十万,这两城也是遭受着阿军重点攻击的中心。

在阿军的围歼方案当中,对其他苏军多以牵制或阻击为主,而集中大军攻击这两座关键性的城市,以实力而论,只要分别歼灭这两个城市的苏军主力,那不管是费尔干纳盆地还是撒马尔罕地区,苏军都将遭受致命打击,也将失去所有斗志,到时不难让其他苏军就此放弃抵抗,就像乌拉尔地区的苏联西岸方面军一样。

到了这个最后关头,并不需要去计较每一城每一地的苏军,只要把他们的主力歼灭,敲山震虎,迫使其他苏军投降,不但可以大大缩减战争的时间,同时也可以让联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假如先易后难,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以联军现在的兵力优势而言,也不难做到在攻击苏军主力的同时还能分兵对其他城市的苏军进行阻击和牵制。

当然主战场的战斗再快也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两日内结束,中亚战区的联军虽有一百六七十万之多,但论整体实力却不能同乌拉尔战区的大军相比,这里的苏军虽然被包围,但也还不是西岸方面军那样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还有一定的纵深空间,他们此前储存的补给也还能支持一段不短的时间。

所以攻击发起后,目前还是属于僵持阶段,短期内,严石把目光投向了克拉斯诺沃茨克,三大咽喉,这是最后一个,是否能够如期控制这里,也决定着是否能够将全部中亚苏军全歼的关键。

如果能如期控制这里,也将令苏军失去最后一丝侥幸心理,因为失去这里,苏军不管如何努力,不管他们如何发力反击别卡巴德和查尔朱都没有用,他们将始终处于包围圈之中。这也将大大削弱苏军的斗志,将为主战场的战斗带来对阿军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