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个统兵的将领,一个是百里奚的儿子,一个是蹇叔的儿子,另外还有一个,三个将领。

蹇叔认为,“吾见师之出,不见师之入也”——《左传·僖三十二年》,我看见军队出去了,我看不见我们军队能回来,所以他哭了。这一哭秦穆公就恼了,说了一句很重的话,“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三十二年》,这话什么意思呢?说你们两个老头懂什么,假如你能活到一个中等年纪,你们墓地上面的树长得都有一拱粗了,这个话的意思是说什么呢?就是说秦穆公认为这两个老头多管闲事,说你们是早该死的人了,这个话很粗野。两个老头说,我们之所以哭,并不是想败你的兴,实在是我们老了,我们的儿子出征,肯定是回不来了,而且打败仗的地方,一定在崤这个地方,肯定要打败仗。秦穆公不管这一套,硬着手脖,让军队去偷袭郑国。

到秦穆公三十三年,这秦军三师带领的主力走到了滑国,滑国是晋国的一个附属国。到了滑国以后,碰到郑国的一个商人,这个商人也很有名,叫弦高,弦高赶了十二头牛,要到外面去卖牛,一下子碰见了远程奔袭的秦军,这弦高就慌了,他怕秦军杀他,赶快说,我们的国君,听说你们要来了,一方面加强防守,另外派我带着这十二头牛来犒赏秦军,他编了一套谎话,然后把这十二头牛献给秦军,这三个主帅一听,完了,人家已经有准备了,还派人来献牛,这仗不能打了,也不去郑国了,干脆把滑国一灭回去吧,这仗打不成,顺手把滑一灭,就要回去。这一灭滑,激怒了一个人,晋襄公,因为滑国是晋国的附属国,晋文公刚死,晋襄公继位,襄公就觉得你趁着文公丧葬没有举行,你就趁这个机会把我的滑国给灭了,所以晋襄公决定,打秦军一个埋伏,怎么打呢?他在殽这个地方伏击了重兵,然后秦军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经过晋国殽的时候,晋军的重兵出来,这一次秦军是全军覆灭,三位主帅被俘,这就是在出师之前,百里奚和蹇叔断定的被围歼的地方。

然后晋襄公抓了三位秦军主帅就要杀,这个时候,晋文公的妻子出来说话,我们刚才讲过,晋文公的妻子是秦穆公的女儿啊,她就跟晋襄公说,她说我爹最恨这三个人,让秦国军队全军覆灭,非常恨他,你何必杀他呢,你把他送回去,让我们父王把他杀掉,你不用动手了。晋襄公一听,有道理,就放了。三帅回去的时候,秦穆公郊迎几十里地,在郊外去迎接三位主帅回来,而且穿着丧服,说了一句话,“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二三子”——《左传·僖三十二年》,我因为没有听百里奚和蹇叔的话,让你们受辱了,然后不但没有惩罚这三帅,而且让他们官复原职,重赏他们。

这个事件发生以后,停了几年,到秦穆公三十六年的时候,秦穆公他又派百里奚的儿子做主帅,带兵,这一次是要打晋国了,因为这个时间,离秦穆公的去世只剩三年,换句话说呢,秦穆公这时候,已经等不急了。所以这一次打仗的时候,秦穆公亲自去了,而且这次打仗用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战法,就是一渡过黄河,秦穆公就一令,把所有的船沉了,我们都知道,项羽打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很有名,破釜是砸锅,沉舟是沉船,其实沉舟的专利不是项羽,沉舟的专利发明权应当是秦穆公,晋国的士兵一看,秦穆公的军队过了黄河,就把船给沉了,那明摆着是什么,玩命啊,所以晋国的军队不敢交战了,活不跟死斗嘛,所以干脆这一场,秦军打了个大胜仗,打败晋军,夺了地。

所以我们可以说,秦穆公毕生是致力于东扩的,但是他东扩的路,走得并不顺,虽然他最终打败了晋军,但是晋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邻国,所以晋国的军事实力,仍然被保存下来了,所以秦国东扩之路,并没有走完,并没有走全,这需要后代秦国的国君继续走下去。三年以后,秦穆公去世了,秦穆公去世以后,又经过了秦国的十五代国君,将近二百六十年,这十五位国君,碌碌无为,没有作为,十五位国君以后,继位的是二十一岁的秦孝公,秦孝公才继续了秦国的崛起之路,那么秦孝公是怎么样来续写秦国继续崛起之路呢?我们下次再讲。

04:商鞅变法

[画外音]在战国后期,秦王嬴政灭六国,平天下,最终统一了中国,但秦王嬴政统一中国,不仅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还和秦国一代代国君的努力分不开,在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的一百多年前,秦王嬴政的一位先祖,秦孝公登基继位后,实行的商鞅变法,对后来的秦王嬴政统一中国有着重大的影响,商鞅变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还是回到当时的背景中去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吧。在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