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四肢斩断。结果接二连三,有人来说情,先后来了27个人,赢政也杀了27个人。这时候,第28个人来了,这个人就是茅焦。茅焦一说求见秦王,赢政就说了,已经死了27个了,问他怎么想。茅焦说,我听说天上有28宿,现在才死了27个,我来凑够28个,就这么来了。赢政一听,这是公开顶撞我,所以赢政就抱着一把剑,把那个剑往那儿一插,抱着剑来召见茅焦。茅焦见了秦王以后就说,你作为秦王,车裂义父,杀死两弟,软禁母后,比历史上亡国的夏桀,商纣王还要厉害。你这样做的结果,就使天下的人不敢再到秦国来帮助你统一天下,我的话说完了,我下面受刑。茅焦当场把衣服一脱,就下去准备挨刀。这话一说完,秦始皇一听,马上脸就放下来了,亲自走下台阶,拉着茅焦的手,说先生说的对,把衣服捡起来,帮茅焦穿上。不但没有杀茅焦,而且还立刻提拔茅焦做上卿。那么为什么不杀他呢?茅焦有一句话很厉害,点到秦始皇的心窝里去了。他说你软禁母后,最大的一个危害,就是让天下人知道你是个不孝之君,妨碍你统一天下。这一点击中了秦王赢政的要害,赢政最害怕的,最担心的就是处理这件事情给统一天下带来障碍。所以赢政礼遇地接待了茅焦。这下子,被软禁的赵姬就被放了回来。赵姬虽然回来了,但是代价十分惨重,往日的威风荡然无存,往日的欢乐一去不返,十年以后,也就是秦始皇十九年,40岁左右的赵姬,在咸阳宫中郁郁寡欢地病死了。

画外音:秦王嬴政为了他的统一大业,最终把母后赵姬放了出来,但是当年那个,从邯郸倡女一跃而升为王后,并且深刻影响秦国政局的女子,从此便郁郁寡欢,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秦王赢政幼冲之年,赵姬是法定的最高权力掌握者,拥有决策权,包括相国作的决定都可以否决。就是她本身,按照法律规定拥有权力,这是第一点。第二,生活放荡。赵姬很不检点,作为她来说的话呢,有可理解的一面,30岁左右的一个王后,寡居的话确实有点困难。但毕竟她是王太后,如果不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对整个国家天下的影响非常坏,而赵姬先想得到的是吕不韦,后来想得到的是嫪毐,所以这个人生活上是有问题的。第三,不懂政治,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她可以拥有男宠,并不犯法,但是不能给男宠权力。如果你把国家大政交给嫪毐处理,这就显得过了。赵姬应当保持一种低调的生活,不能让男宠成为一种政治集团,赵姬对这一点完全不懂,她自恃自己是太后,为所欲为,让她的男宠既富且贵,让嫪毐专擅朝政,这是赵姬人生的一大败笔。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嫪毐的野心就越来越大,欲壑难填,甚至发展到想让自己和王太后的儿子将来做秦王。不但是乱了朝政,也扰乱了秦国国君的继承制,这时赵姬很糊涂的地方。第四,赵姬作为一个女人来说,是不幸的。中国古代后宫的嫔妃,大致上是两类,一类是极力想挤进权力的中心,做一个权力中心的人物,像吕后,武则天都是这样的人。另一类,不想进政治圈里去,不想做政治权利中心的人物,但是不自觉地被卷进权力中心。赵姬就是被卷进去的一个人。她是被动的卷进秦朝宫廷权利斗争当中。本来秦王赢政继位以后,嫪毐集团,吕不韦集团都是他执政的障碍,和赵姬无关。结果赵姬很被动地卷进去了。所以赵姬这个人,对吕不韦来说,是一个政治投资的筹码;对子楚,也就是异人,是一个发泄私欲的工具;对赢政来说,是一个表现孝心的道具;对嫪毐来说,是攫取权力的一个阶梯。赵姬的一生始终是秦国政坛上的一个棋子,主动权不在她的手里,别人不断的拿着她下政治棋,做政治赌注。所以赵姬尽管有她的毛病,比如说生活放荡,但是赵姬,作为一个女人来说,是不幸的。她先是吕不韦的爱妾,然后被当做礼品,送给了异人,送给异人以后在赵国过的是一种逃亡生活,好不容易回来了,她丈夫继位了,三年后她丈夫又死了,她又寡居,寡居以后找了两个,先找吕不韦吕不韦金蝉脱壳跑了,再找嫪毐,嫪毐被杀她被软禁。所以有些史学界对赵姬的评价过低,其实这个人也是一个很不幸的人。当然,赵姬之乱不但影响了嫪毐,还牵涉到了吕不韦,他为什么会被牵涉到赵姬之乱中呢?我们下次再讲,谢谢大家。

10:吕不韦之死

[画外音]上一集讲到,秦王赢政以果敢的态度处理了嫪毐集团的叛乱。嫪毐事件第一次展示了秦王嬴政这位年轻君王处理问题的魄力。然而嫪毐事件也改变了另一个人的命运,他就是吕不韦。公元前253年,辅佐了秦国两代国君的吕不韦在自己的食邑河南洛阳饮鸩自杀。这位以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