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页)

[画外音]齐国是周王朝分封诸侯的时候,最早分封的国家之一。齐国地处今天山东省的东北部,物产丰富,历史悠久,那么这样一个国家,为什么会不战而降呢?我们翻开《史记。齐世家》,从齐国兴衰过程中,也许能找到历史的一丝脉络。齐国的第一任国君,就是周王朝的开国功臣姜太公,齐国还是春秋五霸中第一个称霸的国家。可以说,齐国有着辉煌的历史,然而在战国后期,齐国由于独自灭了宋国,导致五国伐齐,从而元气大伤,曾经的辉煌不再。齐国晚期虽然实力衰落,但也有上千里的土地,数十万雄兵,可是在面临秦国进攻的时候,齐国却没有任何抵抗就投降了,这是为什么呢?

齐国灭亡的原因,概括起来就两条,第一,国策失误;第二,政治腐败。国策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大政方针,如果你国策失误了,那么这个国家的灭亡也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将齐国灭亡,就从齐国的国策失误开始讲起。齐国国策的失误,不仅仅体现在齐国的末期,齐国的中期,国策也有失误。齐愍王时代,滥用武力。齐愍王对旁边的宋国一直垂涎三尺,想把宋国灭掉,灭了宋国,就可以大大扩充齐国的国土。齐愍王只顾的灭宋,忘了一条,当时天下的形势,就是齐国和秦国的力量比较强,秦国比齐国稍强一些,秦国是非常想要削弱齐国的。但是削弱齐国,又没有一个办法,所以秦国就派使者怂恿齐国把宋国灭掉。齐国这样干的结果,最后是犯了众怒,这是秦国想让齐国上当。燕国也想让齐国灭宋,因为燕国和齐国有世仇,齐国曾经灭掉燕国,灭了两年,燕国一直想报仇。报仇燕国一国的力量又不足,怎么样联合诸侯呢,得有一件事,把诸侯惹毛了,这件事就是齐国独吞宋国,天下诸侯都不愿意。当时的形势我们讲过,从春秋争霸到战国统一,战国时期有一个基本的心理,所有诸侯国的国君都不希望有一国非常强大。哪一个非常强大了,一定成为其他国家打击的一个对象。我们讲过连横,合纵。合纵不是单单对付秦国的,也可以对付齐国。如果有任何一国足以强大的让其他国家感到受威胁,那么其它国家就可以联手灭掉,或者打败。这个帐齐国没有算,结果灭了宋国以后,秦国不满意,燕国不满意,韩赵魏也不满意,都觉得齐国占的便宜太大了,所以五国联手,把齐国灭了。灭齐以后,其他国家想法简单,割一块地就行了,唯独燕国,把齐国反过来灭了五年,这是齐愍王国策的失误。齐愍王的失误,在于滥用武力,所以应当说,齐国的灭亡,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国策。从齐国的中期到晚期,他的国策出现了一连串的失误。比如说不用武力,不是滥用武力吗,我就不用武力,齐国后期奉行的国策,“事秦谨,与诸侯信”,恭恭敬敬对待秦国,不和秦国打仗,这叫事秦谨。制定这个国策的人叫君王后,是一个女人。她比吕后专政要早得多,她掌握齐国的国政十几年,但是我们很少提到这个人,实际上这个人还是值得一提。我们讲过五国伐齐,齐愍王野心膨胀,单独把宋国灭了,招致其他国家不满,联手攻打齐国。五国伐齐以后,齐愍王被杀,他的儿子逃了,逃到民间,跑到了莒,就是今天山东的莒县,跑到这个地方一个大夫的家里做了一个佣人。这个莒大夫实际上是一个封君,有一个独生女儿,这个独生女儿很有眼力,一眼就看出这个佣人气度不凡,经常偷着给他拿好吃的,最后还以身相许。齐愍王的儿子也够幸运的,这叫公子落难,小姐相救。当时齐国只有两个地方坚守,一个是莒,一个是即墨,其他的都被燕国占了。坚守期间,这些地方的人,就在寻找齐愍王的后代,要把他扶到齐王的王位上。太子知道这个事情,但是不敢亮出自己的身份,怕是人家下的套,但是他一直关注这件事情。后来过了很长时间,发现别人是真心找他,才敢于出现。当然人家要做一番考察,结果他确实是,他就被立为齐愍王之后,齐国的国君了,史书称为齐襄王。齐襄王继位,就把莒大夫家的这位小姐立为王后,这个王后就是大名鼎鼎的君王后。君王后给齐襄王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我们一开始说的,不战而降的齐王建。虽然她身为王后,但是她的父亲不认她这个女儿,说他的女儿不经过媒人,私订终身,玷污了自家的门风,还是很顽固的。但是君王后对自己的爹妈都很孝顺,首先是个有慧眼的人,第二,她是个孝女。在莒地生活了五年,然后田单用火牛阵大败燕军,齐国复国。

[画外音]田单是齐王的远方亲戚,在燕军进攻即墨时,被推举为首领。他挑选出一千多头牛,在牛角上绑上锋利的尖刀,用火点着牛尾巴,趁着夜色把牛赶向燕军。利用火牛之威,大败燕军。然后田单又接连收复被燕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