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4页)

累了,停在哪个宫殿,他就在那儿留宿。这样一来,很多美女很发愁,但是美女中间也有聪明的,聪明的宫女知道是羊拉车,就每天派人割很多青草,放在自己房间门口,羊闻到青草味,就奔过去了,车就停了,晋武帝司马炎下车就留宿在那里了,这宫女就受宠了。司马炎后宫一万人,他就懵了,秦始皇后宫比他厉害,晋武帝是三国美女,秦始皇是七国的美女,《史记正义》引古书记载,万余人,一万多,所以这是第一个原因,多不胜选。第二个是怨母仇女,秦始皇的母亲对秦始皇刺激很大,秦始皇的母亲不是喜欢嫪毐吗,给嫪毐生了两个儿子。后来秦始皇处死了嫪毐,把他的母亲流放,之后很多人劝谏,秦始皇一下子杀了二十多个。最后来了一个茅焦,他说你囚禁母亲,不利于统一天下,秦始皇一听有道理,把母亲放回来了,从此以后,秦始皇对女人产生一种偏见。尽管后宫佳丽一万多人,但是他对女人有一个偏见,他认为母仪天下的女人太难找了,所以由于他仇恨母亲的不检点,导致他对天下的女人都怀有偏见,这样一来,选皇后的时候,看谁都觉得达不到标准,迟迟决定不下来。秦始皇的女性观,对女性是讲贞节的,我们看他第五次大巡游,他在南方刻了一块石,留下来六句话,很重要。第五次巡游,在会稽山祭奠大禹,刻石留下这样六句话:“饰省宣义,有子而嫁,背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挚诚”。前三句不允许寡妇改嫁,丈夫死了,你又改嫁了,这叫失去贞节。后面三句是不允许男女之间发生苟且之事。还有一个事件,就是寡妇清事件。《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始皇一生就表彰过一个女性,这个女人还是个寡妇,姓不知道了,只知道名字是清。秦始皇对寡妇清非常尊重,寡妇清,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是个私企老板,经营丹砂产业,数代不衰,丈夫死了以后也不改嫁,所以秦始皇对她特加表彰,还修了一个台,叫女怀清台,来表彰这个寡妇。这些事情可以说明,秦始皇是提倡贞节的,这样就带来了他对女性的要求比较严,所以很难选上一个皇后,这是第二个原因。第三,热衷求仙。一般求仙的人,都不顾家庭,只忙着求仙升天,这也是秦始皇从当皇帝的第二年,就遇上徐福,一直到第五次大巡游,第二次见到徐福,一生念念不忘长生不老,这当然也反映了人的一种本性,贪生恶死,所以秦始皇求仙,也耽误了他立皇后。第四,条件太高,秦始皇立皇后有三个时间段,第一个是十三岁继位,到二十二岁举行加冠礼,接管权力。这个时间段,他可以完婚,可以立皇后,但是他没有立,什么原因我们不知道。第二个时间段,从二十二岁接管权力,到三十九岁兼并六国,也没有立皇后,唯一的解释就是太忙。第三个时间段是三十九岁称帝,到四十九岁死亡,这个时间段实际上他已经立不了皇后了。因为这时候他自视甚高,让为自己功高三皇,名高五帝,至高,至尊,至贵,至上的圣人,神人,没有女人配得上他,所以只能单身了。当然,他的单身是另外一个意义,就是已经立不了皇后了。总而言之,我们分析了秦始皇不立皇后的四个原因。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立太子。我们首先讨论第一个问题,秦始皇有多少个儿子,《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始皇有二十余子”,留下名姓的皇子有四个,长子扶苏,十八子胡亥,还有另外两个。我们现在统计秦始皇至少有二十三个儿子,还有十个女儿,这二十三个人都可以选为太子,秦始皇为什么不选呢?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第一,仇女,由于怨母仇女,他的二十三个儿子,他谁的母亲也看不上,这是不立皇后的原因。二十三个儿子,最器重的是长子扶苏,但是在坑术士事件中,长子扶苏被派到蒙恬的长城军团做监军,掌握兵权,防守北方的边防去了。扶苏的离京是个大事件,这是扶苏的一次失误,结果让他失去两个机会。如果扶苏留在秦始皇身边,被立为太子的可能性非常之大。结果扶苏走了,离开了政治中心,一个从政的皇子,如果离开政治中心,就可能会失去很多机会,这是一个重大原因。再一个,离开政治中心以后,又到长城军团去了,长城军团的负责人是蒙恬,和蒙恬走的比较近,就引来了李斯的猜忌,因为如果扶苏继位的话,可能更信任的是蒙氏兄弟,这就招来了李斯的反对。而李斯是跟在秦始皇身边出游的,深受秦始皇信任的丞相,所以扶苏的失误,带来了两次机会的错过,导致秦始皇没有把合适的儿子选为太子。秦始皇到临死留下的遗诏,还是召扶苏回京主持丧事,言外之意就是让扶苏继位。但是扶苏对他的顶撞导致他把扶苏发配到边疆了,这是原因之一,但是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在我看来,两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