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页)

他说了啥他也没听见,说了什么意见他也没采纳,还惹了一肚子不高兴。李斯很沮丧地回去了,秦二世也感觉很恼火。隔了没几天,秦二世又和几个美女正在玩,李斯又接到赵高的通报,说皇上闲着,你快来吧,李斯又去了。又是丞相求见,这一回秦二世那个火就更大了,他和美女们玩得正在兴头上,但不得不强忍着把美女放下,然后去见李斯。李斯又是一通劝谏,秦二世是一句话也没吭,听他说完就打发他走了,憋了一肚子怒火。李斯第二次还没进谏成功,他还想再一次进谏。又过了几天,赵高一看又有机会了,秦二世换了几个美女,正在那玩儿。赵高马上通知李斯,李斯又来了。秦二世这一回是彻底火了,说丞相怎么专找我玩得正高兴的时候来?就好像有控测仪,我什么时候闲着他都不来,我什么时候在兴头上他就来,我看丞相是有意识跟我过不去啊,但他还是强压怒火去见了李斯。李斯对内情可是一无所知啊,谁在旁边偷着乐呢?是赵高,赵高在耍他两个呢。一个我不让你玩得高兴,一个我老叫你碰一鼻子灰,赵高在那边扯着两根线,让他俩在这儿掐呢。

'画外音' 赵高为什么要设计陷害李斯?可以说其中的背景并不复杂。李斯原来是秦始皇的丞相,大权在握,而赵高则不同,他在秦始皇手下虽受信任,可他最多是个近臣,还称不上是重臣,地位低,权力和声望都远远不如李斯。沙丘政变之后,虽然赵高已经成为秦二世胡亥最为宠信和倚重的大臣,但赵高的野心并没有得到满足。相反,野心日益膨胀的赵高把李斯视为自己政治上再上台阶的绊脚石,所以才会设计陷害李斯。然而赵高想要除掉位居丞相的李斯,取而代之也并非易事,那么接下来他还会使出怎样卑劣的手段呢?

秦二世这一次真的火了,真火跟假火不一样,赵高整天伺侯着秦二世,他知道秦二世是真火了。他一看火候到了,他要怎么办呢?要滴三滴油,火上浇油。这三滴油这么滴的?第一滴油怎么说的呢?他说李斯之所以这样做,是李斯想裂土称王,因为李斯参加了沙丘政变,沙丘政变以后,你当上皇上了,人家还是个丞相,人家光想分一块地,能够称个王,这是李斯的第一个目的,他妄想封王。第二滴油,李斯勾结陈胜。这里边有一件事,就是秦始皇死后的第二年(秦二世元年)的七月,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起义的大军有一支就向关中这个地方打过来,往关中打一定要经过三川郡,三川郡的郡守是李斯的长子李由。起义军的队伍声势浩大,三川郡守李由挡不住,结果起义军就打过三川郡,直扑函谷关而来。赵高就向秦二世浇了第二滴油,他说这不是李由打不过起义军,而是他暗中放他们过来的。他为啥放他们过来呢?因为他们是老乡。说李斯是楚国上蔡人,陈胜和吴广都是楚国人,说他们是县挨着县的老乡,老乡见老乡,互相帮个忙,这是第二滴油。第三滴油,李斯身为丞相,在朝中的权力太大了,必须削他的权。讲了这三条,就是三滴油,本来秦二世就一腔怒火,这赵高又滴上三滴油,这火就更旺了,这火一旺,秦二世就决定抓捕李斯,但是抓捕李斯可不容易,李斯不是一般的大臣,是众臣之首,没有根据你没法抓他,他光是打你的兴头,你抓人家就没有道理,那怎么办呢?就查他的儿子李由,用这件事来作为突破口,然后把他们父子两个一块儿抓了,就确定要查李由通贼,这个贼就是陈胜、吴广。

这里我们再简单交待一下在秦始皇死后的秦二世元年,这一年的七月发生的这件事。就是陈胜、吴广带领八百个戌卒被派遣到渔阳去戌边,渔阳就是今天北京的密云。走到安徽大泽乡这个地方,遇到大雨走不成,误了期限。按照秦代的法律“失期当斩”,误了期限就要杀头,这八百人即使再赶到密云也是死,留在那儿不走还是死,反正走和不走都是死。在没有活路的情况下,陈胜、吴广最后决定干脆反了吧,他们就在大泽乡起义了。这就是秦二世元年爆发的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的来由。起义刚开始只有八百个农民,而且他们装备很差,并没有很大的力量,但是陈胜、吴广的起义恰恰是适应了整个秦帝国子民对秦王朝长期统治的强烈不满,就好像是一颗火星掉到了汽油桶里,一下子就熊熊燃烧起来了。我们经常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这个意思。山东六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这个起义军中有两股力量非常值得重视,一个是主体,大起义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最苦的人,所以农民的造反性最强。再就是六国国君的后裔,六国虽被灭了,但是他们的后裔还在,他们不甘心自己国家的灭亡,他们有一个优势,在当地很有声望。这些人就纷纷开始建国,这就是所谓的盗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