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1/4页)

头脑。不能说这个人政治成熟,至少说这个人有一定的政治头脑。第二,赵高对他有畏惧心理。赵高搞了那么多阴谋诡计都是瞒着胡亥的,他不敢让胡亥知道真相。一旦他做了丞相,他最怕的就是胡亥向他追究关东起义军越来越强的这个事情,向他问责他就害怕了。所以应当说,赵高还是对胡亥有畏惧心理的。第三,胡亥在处理李斯的案件中间受了赵高的蒙蔽,但也表示了一定的谨慎。就是他杀李斯的时候,他对李斯极端不满的时候,首先是查他的儿子李由有没有通敌、通贼,这说明他总要找一个理由的。当李斯归赵高审理以后,赵高把李斯供认的叛乱的事情告诉胡亥的时候,胡亥并没有批准去杀李斯,他一定要亲自派人去复查,只不过这个复查被赵高利用了,李斯被骗了,胡亥也被骗了。胡亥得到的是李斯的假供词,真供词李斯不敢讲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胡亥才认为证据确实,杀了李斯。所以我们从这三件事情上来看,胡亥并不是完全昏到那种什么都不懂。可能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就觉得胡亥完全是一个傀儡,我觉得未必。那么胡亥不是赵高手中的傀儡,他是什么呢?他是受了赵高的欺骗。也就是说,赵高愚弄了秦二世。

'画外音' 通过王立群教授的分析,可以看出胡亥并不是赵高的傀儡,只不过赵高在很多事情上欺骗了胡亥。因为赵高很会奉承,善于伪装,再加上有拥立之功,所以深得胡亥的信任。据《史记》记载,在胡亥心目中,赵高是一个积善行德、忠诚、讲信义的好人。可是赵高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朝中的文武大臣自有公论。那么为了防止大臣们的说三道四,赵高究竟是凭借怎样的手腕来愚弄胡亥的呢?

赵高愚弄秦二世主要是两条,在两个方面愚弄了秦二世:一个叫隔绝;第二个叫断臂。我们先讲什么叫“隔绝”。所谓隔绝,就是讲的赵高隔绝了秦二世和大臣的联系。这件事怎么做到的呢?因为一旦大臣们跟秦二世失去联系,那么秦二世就成为一个孤家寡人了,赵高就好控制他了。他怎么做的呢?其实这个事很简单,赵高做得很巧妙。赵高跟秦二世说了一番话,说你很年轻啊,才二十一岁就当了皇上,手下的大臣都是当年皇上的旧臣,你对朝政并不熟悉,如果你和大臣们在一起商量着处理朝政的时候,你很可能会出现失误,如果你处理朝政一旦有失误,等于把你的短处表现在大臣的面前,所以你最好的办法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不见大臣,你自己深居在皇宫里面,然后咱们两个来商量处理朝政,这样你就在大臣中间不显示你的短处,你不懂的地方,你处理不当的地方我会告诉你。这样你在大臣面前永远是很神秘、很正确、很高明。这一说就符合了胡亥的心理,胡亥很愿意啊,这是方便。再一个——信任,因为胡亥最信任的就是赵高,这个信任是两点造成的:一个,赵高是他的老师,教他法律,教他书法;第二,赵高首先倡议发动沙丘政变,让他当上了皇上,所以他很感谢赵高。第三还有一个好处,他两个人在宫中怎么商量处理朝政,大臣们一无所知,这样大臣们就不知道胡亥的短处,在大臣们中间表现自己还很高明,这叫“示高”,显示自己高明。一是方便、二是信任、三是示高,那你想想,胡亥当然愿意了。赵高为什么主动提出来让秦二世不要在朝廷去和大臣们商议,而在宫中和他来商议呢?这就是赵高的用心:第一,他害怕大臣告状;第二,便于控制秦二世,就这两个原因。赵高当了郎中令以后,报私怨杀了很多人,他唯恐大臣们在跟秦二世处理朝政的中间会把自己的这些丑事揭露出来。现在秦二世不出宫,大臣们再也见不着他了,自己的短处就不会暴露,自己的那些劣迹就不会暴露了。再一个呢,便于对秦二世的控制。秦二世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很多事情根本不懂,不知道怎么处理,如果和大臣们在一起的话,他就会发现很多人都能帮他,现在只和赵高在一起商量事情,那当然赵高对秦二世的控制就大大加强了。所以出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想省事,一个想控制,那两个人凑到一块儿刚好,咱甭上朝了,咱师生两个人就在宫廷里面,事儿该怎么办,我说说,你说说,咱俩一说好,发个诏书下去,这样就办了。实际上秦二世不明白,这就是他被愚弄的最要命的一点,你想想在这种背景之下,秦二世一个大臣都见不到。我们上一集讲到李斯之死,李斯死得非常冤!李斯之死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皇帝跟大臣不见面。不见面就缺乏一个沟通,这是非常危险的。大家记得我们讲汉武帝的时候,讲汉武帝晚年发生的巫蛊之祸,卫子夫被迫自杀,他的儿子被迫起兵杀江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汉武帝晚年卫子夫见不到他,他的皇长子刘据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