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外交部次长与日大使有吉明密谈中已经明确“将华北与中国问题分开”,实际已经 默许华北可以变成第二个满洲国。宋哲元只要向日方一摇摆,恐怕即成现实。况且宋哲 元一直与蒋、汪代表的中央存有芥蒂,如中央再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等于逼宋上梁山。

7月17日,蒋介石密派军政部厅长中将熊斌到天津会晤宋哲元。熊与宋私谊不错,熊 斌早年是留日学生,“塘沽协定”的首席代表。调整宋与日关系是最合适人选。

熊斌到天津见到宋以后,向宋宣布中央决定:将国家最高荣誉勋章青天白日勋章颁 发给宋哲元、秦德纯、冯治安、刘汝明、张自忠。因赵登禹在长城抗战之后已获此殊荣, 此次不再颁发。

宋哲元当着熊斌的面没有表示出任何喜悦和感激。宋熊心照不宣,明白“这不过是 务虚”。熊又进一步宣布,中央任命宋哲元为平津卫戍司令,这也不过是顺水推舟。此 次来会宋哲元以私人传达上面旨意,并非正式宣布,不像负察省主席事,宋还不知早已 见报,命令式的决定没有转弯余地。现在不过是试探宋的口气。如宋接受表示宋还想靠 近中央。如其拒绝,很可能宋在日本人那里已经得到了更多的许诺。

宋慢慢悠悠地说起了在平津处境艰难。其中主要是兵力不足,装备太差,财政困难 等。熊斌一一答应,说马上报告中央。熊的许诺倒很认真,果然不久,中央拨款50万元 改善二十九军装备。后款项拨给各师,如何使用不了了之。

熊斌见有希望,进一步告诉宋哲元,委员长要在庐山见宋晤谈华北问题,要宋早做 准备。

宋虽口头答应见委员长,可心里在嘀咕。宋与中央关系一直不好,而且在言谈话语 中对蒋多有不敬,在报纸上都白纸黑字为证,弄不好此去不回,夺去军权岂不哀哉!宋 不敢往,几经和部下商量,还是决定以“军务瞬息不能离身”为借口派秦德纯代行。

7月下旬秦德纯赶到庐山,蒋介石在牯岭美庐别墅以家宴形式用四菜一汤接待了秦德 纯,没有责任秦德纯签订了“秦土协定”,反而把责任揽归中央,同时对二十九军支持 华北危局大加慰勉。并且推心置腹地谈起国事家事天下事。下面引用一段介绍文字:“……故蒋于江西剿共军事告一段落之后,即以全力谋求国外环境之安谧,此时期 对日外交,政府特别忍耐,有时旦示小惠,防其窥破内情,先机突发,毁我全盘之计划…… 关东军人,对蒋认识最深,畏蒋亦最甚,彼等深知蒋无久屈服之可能,而惟一能使中国 统一之人物,倘不及时予以打击,则统一中国之后,蒋之威望,将不可制。1935年,苏 联远东军备实力,已超日本以上,关东军必须亟于此际,宰制华北,以中国五省之资源, 充当日本对苏联作战之供应,……其必于其年加紧侵略华北者以此……”

蒋在最后对秦秘密指示:“当前国防建设尚未完成,不能全面抗日,要争取时间, 维持的时间越长,对国家贡献越大,务必要忍辱负重,但此事只可密告宋军长而不可告 诉别人。”

此次蒋接见秦德纯,尤其是推诚相见的谈话,对秦造成深刻影响,如秦德纯这样一 个杂牌军的将领死心追随蒋直至退守台湾,这次谈话起了重要作用。

谈话之后,8月28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宋哲元为平津卫戍司令,不久又调为冀察绥 靖主任兼河北省主席。宋哲元已经成为冀察平津名正言顺的主要负责人。

日本军方所以能容纳宋哲元及其二十九军留驻华北,是认为宋哲元原系西北军将领, 属于反蒋派人物,将来可以利用宋、蒋矛盾组织傀儡政权。可是眼睁睁看着宋哲元被蒋 介石拉了过去。

此时,宋哲元正遇着两个强硬的对手,一个是以关东军代表自居的沈阳特务机关长 兼天津驻屯军特务机关长的土肥原贤二少将,另一个,是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 少将。此二人被日本人称为少壮军人“四杰”中的二杰,奇QīsuU。сom书将两个精英放到华北,也可见 日本军部对华北的重视。此时,土肥原、多田骏正把“华北自治运动”掀向高潮。

日本何以必须在1935年推行华北自治运动,又为何使用“自治”这名词,则亦有说。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国际交恶。1933年日本决定退出国联,1934年 日本又退出国防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其国防地位更加孤立,无论从经济上政治上受到国 际围堵。围堵国家主要是英美与苏联。从中国的实力看,中国不足参与围堵,日本也从 未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