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页)

溅成洁白的花朵。顽皮的孩子们捧起大团大团的白雪,拍在小伙伴的头上、衣领里,大家滚作一团。

新年来到了。男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去森林里,选一棵合适的松树砍下来,拖回儿童院。大家在松树下面钉上一个十字木架,把它树立在新年晚会的现场。巧手的女孩子们开始装扮松树。枝头挂上五颜六色的小灯泡、彩球、小花篮、小动物,再缀上小星星,拉上彩带,一棵翠绿的松树,一下子变得神话中一般琳琅满目、五彩缤纷。

新年晚会开始了。同学们穿着漂亮的节日盛装围坐在树下,表演自己编排的节目。当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会场一片欢腾。孩子们欢呼着,跳跃着,相互祝愿新一年的快乐和幸福。最后,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来临了。戴着红帽子、披着红色外套、一脸白胡子的新年老人走了进来。孩子们伸长脖子,目光仿佛定格了一般,凝固在他背上那个沉重的、神秘诱人的大口袋上。

收到礼物的那一刻,每个孩子的心都在怦然作响。小心翼翼地揭开五彩的包装纸,一包五光十色的水果、糖果和各种饼干赫然出现在眼前。 每个孩子都如获至宝一般,把礼物紧紧搂在怀中,因兴奋而涨红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靥。

为了让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感受到更多家庭的温暖,许多当地的普通居民来到儿童院“认养”孩子。每逢节假日,“爸爸妈妈”们总要用平日里节衣缩食省下的钱,给认养的孩子购买糖果、礼物,带他们到自己家里、或城市里的公园去玩。

肖苏华至今清晰地记得这样一幕:

“认养我的是当地一个工厂的女干部。有一个新年,她把我和一个西班牙小女孩接到家里。当时正是战争期间,物资非常匮乏。可是桌子上还是摆满了能够搞得到的最丰盛的食品。最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居然还有一盘黄澄澄的桔子!要知道在战火连天的时代,又正值严冬,桔子可比金子还珍贵。‘妈妈’剥开一个桔子,醉人的香气顿时充满了整个房间,我们勉强忍住流出的口水。

‘妈妈’笑吟吟地把一个剥好的桔子递给我,又把一个给了同来的小女孩。这时,主人的小女儿也说要吃桔子。妈妈很生气地打了女儿一下,训斥说:‘你真不害羞。他们俩的父母都不在身边。这些桔子就是给他们吃的。’委屈的泪水一下从女儿的眼中涌出,她哭着跑回了自己的房间。每当我想起这个情景,总是免不了热泪盈眶。”⑤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章 烽火绿洲(3)

在苏联政府和人民的庇护和关爱下,这群远离父母和祖国的孩子,幸运地躲避了故土的腥风血雨,健康快乐地成长,享受着如梦幻般美妙的童年时光。

战争的阴霾突然降临了。

1941年6月22日是一个星期天。上午,急促的集合哨声骤然响起。从老师们凝重的表情和慌乱的脚步中,孩子们预感到一定有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发生了。

在广播喇叭中传出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激动的声音:“德国背信弃义,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宣而战,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分三路入侵苏联。”接着斯大林发表讲话,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动员起来和德国法西斯作殊死的战斗,保卫苏联人民的劳动成果,“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战争初期,红军节节败退,德军长驱直入。为避免遭受损失,共产国际要求国际儿童院立即后撤到中亚城市塔什干。为了减轻负担,除了必需的随行物品外,儿童院将其余所有财产全部遣散给了当地的居民。就在大家紧张地打点行囊、整装待发的时候,前线传来消息,德军的攻势被阻滞了。后撤的计划被取消。可是,这时的儿童院已经是一无所有了。

儿童院里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一切为了前线”,面包的供应量先是被减到每天五百克,后来又被减到每天三百克。肉类和奶制品从餐桌上消失了,只有每天的一小块黄油,还能使人记起这里曾经的优越。

孩子们的甜蜜梦境,常常被凄厉的防空警报猝然划破。睡眼惺忪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跌跌撞撞地跑向森林中的防空洞。到处是尖厉的呼啸,到处是火光和爆炸。在黑暗潮湿的洞穴里,孩子们紧紧地蜷曲在一起,幼小的身体瑟瑟发抖。摇曳的探照灯光忽明忽暗,照亮一双双惊恐万状的眼神。

学习中断了。年长一些的孩子被组织成后备军,每天参加射击、骑马、行军、防毒、救火等军事训练。年纪小的孩子则在老师的率领下,在宿舍和教室的窗户上贴上防止爆裂的“米”字条,在楼房的顶上昼夜值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