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2/4页)

天意么,感叹不已。天意与否是很难说清,但如此结果却也是完颜亮的荒淫好色造成的。完颜雍的妻子乌林答氏,貌美聪慧,孝敬公婆,治家有法,和丈夫的感情很好。她还给丈夫出谋划策,劝他多献珍宝给完颜亮,博得了完颜亮恭顺的赞誉,在完颜亮大杀宗室的时候能幸免于难。完颜雍在外任职,乌林答氏始终跟随在丈夫的身边。但完颜亮对这位美人,早就垂涎三尺了。等完颜雍任济南尹时,就命令他把妻子送到中都,一方面作为作人质,一方面也可以满足自己的淫欲。乌林答氏思虑盘算,如果抗旨不去中都.完颜雍将因此遭杀身之祸;如果听命前往,必然名节不保。于是深明大义的乌林答氏决定舍命保夫,与完颜雍诀别后,前往中都,在中都附近的良乡自杀。夺妻之恨使完颜雍对完颜亮充满了刻骨仇恨,现在一有机会,就发动了政变。

后院失火,前线作战又不利。进退两难的完颜亮还想充面子,打算先攻下南宋,再回师北伐。可此时完颜雍即位的消息已经在军中传开,军心动摇;而完颜亮为了渡江必胜,又把逃亡的士兵统统杀掉,于是人心更加不稳。十一月二十六日,完颜亮集中兵力,勒令将士们在第二天从瓜州强渡长江,后退者斩。结果当夜就突发兵变,完颜亮还以为宋军偷袭,不料一看,射进帐篷的利箭却刻着金国制造的印记,他明白大势已去,本欲困兽犹斗,但连自己的箭囊都未找到,便被乱箭穿身,叛兵蜂拥而入,又一连几刀将他砍得血肉模糊,并用绳束套上他脖子用力将他勒死,用大氅裹住尸体焚毁。后来,金世宗完颜雍降封他为“海陵郡王”,谥号为炀帝,葬于大房山鹿门谷诸王的墓地间。臣下上奏说完颜亮罪恶深重,不应封王,也不应葬在诸王墓地。完颜雍又废他为“海陵庶人”,改葬于墓地西南40里处的平民坟茔。

宋理宗赵昀

造化弄人平民当皇帝(1)

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正月初五,山阴县尉赵希家生下一个儿子,排行第六,起名赵与莒。

这实在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或许根本不值得在史书上记载一笔,但20年后,这个叫做赵与莒的孩子登上了皇位,他出生的情景也就被渲染得非比寻常。据说,在赵与莒的母亲全氏临产前,赵希派一个仆人送她回娘家,天明启程的时候,发现外面有很多军士,赵希很奇怪,亲自去看,却没有人影了。接着,在上船的时候,又发现船边卧着一条黑色的蟒蛇,使船都倾斜了。赵家人对这些异兆感到惊讶,就取消了回娘家的计划。当天夜晚,赵与莒就出生了。虽然是夜晚,却赤光冲天,照得周围有如白昼,室内,也异香馥郁,恍惚间仿佛有两名童子张着青盖保护着刚出生的孩子。似乎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显示着这个孩子将会有不同寻常的未来。

但是,孩子的父亲赵希不过是个从九品的小小县尉,而且在他出生后不久就病死了。母亲全氏只好带着赵与莒和他的弟弟投奔娘家,但全家也并不富贵,孩子的舅父只在地方上担任保长。虽然他们也是宋的宗室,算起辈分,赵与莒还是太祖的十世孙。但两百多年过去了,早就和一般的庶民百姓没有太大的区别,完全是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赵与莒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和他这个阶层的孩子一样,也接受了一些粗浅的教育。如果不是后来的那些变故,他也会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但是,在他十八岁的那年,一个偶然的事件,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一个叫余天锡的人,是丞相史弥远的门客,准备回乡参加乡试。在路上遇到了大雨,就到附近的全保长家避雨。全保长听说他是史丞相馆客,忙着杀鸡备饭,接待得十分隆重。也许觉得余天锡是从丞相身边来的大人物,想让他看看外甥的前程,就在席间指着赵与莒兄弟说:“这是我的外甥,算命先生曾说这两个孩子以后富贵不可限量。”余天锡仔细观察了两个孩子的言行举止,也觉得还挺不错的,又得知他们是宋太祖的十世孙,就连乡试也不去参加了,当即回到临安,告诉史弥远。史弥远就让余天锡带两个孩子一起来京。原来,此次余天锡回乡,还带着史弥远给他的任务。宁宗皇帝的弟弟沂王的儿子死了,史弥远让他在宗室中选贤明厚道的人给沂王立后。所以他看到赵与莒兄弟不错,就把想把他们带去。全保长了解了事情原委,大喜过望,心想到了沂王府,那是一步登天了。连田产都卖掉了,替两个孩子整治衣冠,免不了召集亲戚朋友,大摆筵席,绘声绘色地讲述这番奇遇,隆重地送孩子赴京。

但是,事情却并不这么简单,丞相史弥远的心里还有更深的打算,他不仅仅想着为沂王立后,还想着要为宁宗皇帝寻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