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 (第1/4页)

“这是……”

“好像是冰笋,两年前我吃过一次,不过当时是作为凉菜的。”另一名评委说道。

“冰笋?也就是说,和海茸应该是‘邻居’了?”

“没错,冰笋通常也是出产自接近南极洲的智利齐洛岛,生存在最低只有4摄氏度的海水中……”

“想不到我们三号赛场,也有一名十杰的继任者……等到明年开学,你就是下一届的十杰了吧?”评委感叹道。

“哈哈哈,你这老头还蛮有眼力的!本大爷明年一定拿下第一席!”

相比于悠姬,黑木场就显得不知道“谦虚”为何物了。

当然,这次评委们也没有当真,毕竟他的态度一看就是在“嘴炮”,而且上次由二年生担任第一席,还是二十年前薙切蓟在读的时候!这几名评委甚至没有听说过,有二年生担任第一席的情况……

“嘁……”

很微弱的不屑声,从场上传出,但是黑木场却马上便听出是谁声音,并转过头去,只见一名白头发、棕色皮肤的年轻人,正靠在自己料理台上……

评委们宣布“七十七号选手黑木场凉通过”之后,黑木场又把脸贴近中间的评委说道:“等等帮我个忙,你们都是美食家吧?用你们的舌头,给本大爷好好判断一下,我和那家伙的料理谁的更美味!”

没错,“那家伙”自然就是同为远月学院的叶山亮了,刚好了和黑木场一起分在三号赛区,除了一号赛区之外,其他九个赛区似乎都是随机分配的。

同样很巧的,还有阿尔迪尼兄弟,都被分配到了四号赛区……

而且这次弟弟伊萨米使用的是在洋葱汤底中,加上了三层结构、中间夹着一层芝士的宽面,而哥哥塔克米,则使用了番茄汤底,而浇头是以甜椒、黑橄榄为馅料的小号“calzone”,也就是外形有些像是饺子的披萨。

没错,两人的创意中,都杂糅了对方在“秋季选拔赛”上的精华……

塔克米在秋选的预赛上,呈现的咖喱面,就是三层结构的宽面,而伊萨米则是做出了以番茄汁为汤底的咖喱calzone!

此时同样各自斩获了一个决赛名额……

五号赛区中,北条美代子呈现出的是“中华十大面”中的锅盖面,仔细计较的话并不是中华料理中“拉面”的形式。

不过在岛国“拉面”属于音译,实际上和中华料理的“拉面”并非对应关系。

最初是中华料理中的“汤面”的音译,之后再次音译回中文的时候,成为了“拉面”,通常认为最初传入岛国的“汤面”,应该是“老面”或者“捞面”、“卤面”,所以被音译为岛国语现在“拉面”的发音……

之后因为日式拉面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就是与中式汤面不同的“重汤不重面”,所以成为了一个专有名词,再次音译回来的时候,就成了“拉面”。

实际上最初传入岛国的汤面,应该是“南京面”,也并不是拉面……

所以所谓的“札幌拉面大赛”,可以看做是“札幌汤面大赛”,“拉”并不做动词,比如现在大部分选手,也都是准备了专门的面条机,也有些是使用切面的方式……

而“锅盖面”反而与“日式拉面”在面条本身制作手段上差不多,都是将面擀成面片之后切成细条的“切面”形式。

即便是中华拉面,很多也已经不再使用人力“拉”面的形式,不过也依旧称呼“拉面”。

当然,真正的“拉”面也有,比如刘昴星尝过的“阎魔大王拉面”,就真的是城一郎“拉”出来的(当然是用手拉!)。

也正是因此,刘昴星一开始的时候,也对日式拉面的了解不足,本能将发音很像是“拉面”的日式拉面,想象成是中华拉面……

毕竟这种常识性问题,远月学院也不可能在高等部时还强调……甚至即便是初等部,大概也不会专门去记载这种东西,因为他们所说的“拉面”,就是“汤面”,写成岛国文字也只是片假名,而不是汉字转化的平假名,本来就没有“拉”的意思,不需要特殊强调。

所以同属于汤面的“锅盖面”,在这时被使用出来,也没有任何问题,在岛国硬说这是“拉面”的一种,也没人能反驳什么,不过与传统意义上的拉面相比,“锅盖面”有一点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它的面是在汤里煮熟的。

而无论是日式拉面,还是中华拉面,大多是在水中煮面、面熟后加汤。

锅盖面,顾名思义……没错,就是真的将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