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术领域,增强了它的商业号召力,提高了迪斯尼公司的营业收益,使公司跃进到新的发展阶段。1939年初,沃尔特和罗伊决定耗资460万美元在伯班克(Burbank)建造一座20层的制片大楼,以期公司在新的地点有新的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次跨越:股票的公开发行

《白雪公主》的成功让沃尔特看到动画故事片的美好前景,于是他拟定新的制片计划,着手再拍三部故事片《皮诺乔》(Pinocchio)、《幻想曲》(Fantasia)和《巴姆比》(Bambi)。《皮诺乔》在拍摄的最后阶段采用乌布的多层次制作法,把绘制好的图拍摄成许多层次,形成立体感,这让影片变得栩栩如生。与以前的情况类似,技术革新意味着成本上升。由于广泛采用多层次制片法,仅此一项就使预算直线上升,因为用这种方法每小时只能处理4英尺的胶片,如影片开头部分仅用了45秒钟,就耗资4。5万美元——每秒钟1 000美元。1940年2月,《皮诺乔》上映,虽然得到了影评家的肯定,但由于成本费用为创记录的260万美元,影片没有给迪斯尼公司带来预期的利润收入。影片收入的不理想致使银行冻结对迪斯尼公司的贷款,加上原有的债务和国外不稳定的局势对公司经营收益的影响,迪斯尼公司再次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危机,沃尔特并不情愿地接受了罗伊关于公开发行股票的建议。为了促销股票,沃尔特和他的哥哥在1939年12月正式成立了由几家公司合并而成的沃尔特迪斯尼制片公司,成员为:制作影片的沃尔特迪斯尼制片厂;专门从事辅助性工作,如解决动画人物版权问题的沃尔特迪斯尼公司;还有莱勒德房地产与投资有限公司。随后,罗伊安排发行400万美元的股票,上市后迪斯尼的股票迅速上涨到25美元一股。向公众集资缓解了迪斯尼公司的流动资金问题,同时,随着股票上市,迪斯尼公司朝着多元化的娱乐王国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四次跨越:公园的营业纳客

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从1941年到1945年,迪斯尼公司极少进行商业影片拍摄。直到1947年,迪斯尼公司才从新影片中获得利润,逐步走出战争的阴影。1948年春的一个早晨,为公司制定好生产计划的沃尔特在院子里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要是能够造出一个像他理想中那样真实存在的卡通世界会怎样呢?最后他对自己说:那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共游乐场。沃尔特将这一构思中的游乐场称为“幻景园”。

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迪斯尼公司有了稳定收入时,沃尔特将精力投入到幻景园的建造。为了建设幻景园,沃尔特组建了WED(沃伊迪)公司,集合多位工程师和艺术家,在格伦戴尔的一所仓库中秘密工作。除了人员配备,资金也是沃尔特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项目庞大,建造费用高昂,致使资金缺口巨大。沃尔特利用电视媒体想通过迪斯尼影片扩大影响力的要求,与美国广播公司达成协议,获得该公司现金投资50万美元和一份450万美元的担保贷款。作为回报,美国广播公司拥有幻景园34。5%的股份,还可获得在10年内游乐园内供应食品所赚到的全部利润,并与迪斯尼制片公司签订为期8年的合作协议:让迪斯尼公司为其制作电视节目,以及在电视节目中使用迪斯尼影片。接着,沃尔特迪斯尼制片有限公司和其他投资商也陆续给幻景园提供资金支持。解决资金问题后,沃尔特开始考虑选址问题。他首选的地址是迪斯尼公司总部所在地的伯班克,由于遭到市政府的反对,沃尔特只好放弃。他也曾经考虑洛杉矶商业区废弃的铁路终点站,但仍未获得成功。最后,他选定了阿纳海姆(Anaheim)一个面积为65公顷的柑桔园。当设计人员、建设资金和园区选址相继解决后,幻景园项目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虹桥门户网。

第6节:沃尔特迪斯尼的传奇人生(6)

沃尔特曾说过:“我们不用考虑钱的多少,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东西的好坏。我的理论是:只要东西好,我们就可以把大众吸引过来。”因此,在建设幻景园过程中,沃尔特始终要求做到尽善尽美。沃尔特经常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有时他会蹲下来,感觉一下儿童是否也能看到园内的景色。有一次,沃尔特乘火车观看园中各处景观,发现树木会挡住火车上游客的视线,于是他决定把已经种好的树木挖起来,并后移50米。幻景园的设计与建造一直在沃尔特的严格监督下进行,园区可以说是沃尔特理想中卡通世界的现实版本。他不时把幻景园想象为游客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