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2/4页)

不动,他目前所作的事情,只是向朝廷发送告急文书,甚至是提前发出。一路上早就安排好快马等待,马歇人不歇,以最快的速度送达洛阳。

同时,为了防止朝中奸贼知情不报,一份奏章分别送给几个人,刘展朝中有人啊。

第一批信使走后,接着就派出信使向朝廷请命,就地招募士兵以备扩军,剿灭叛军。

刘展很谨慎,这一关闯过去就是阳关大道,不能急躁,要知道现在的朝廷很复杂、很昏庸,万一让人拿住把柄,可就功亏一篑了。

“报,张纯已经向北起兵。”

“知道了,再探。”

“诺。”

“报,乌桓校尉公綦稠被叛军击杀。”

“知道了,再探。”

“诺。”

“元常,起草奏章,上报朝廷,征北将军要起兵剿灭叛军了。”

“诺,属下遵命。”

“元皓,发布征北将军招募令,征召辽东公孙度等大户人家,组织家丁,负责抵挡辽东最东面乌桓叛军,组织他们向西的进军路线,阻敌有功,违令则斩。”

“诺,属下尊令。”

“而后,再发布征北将军征召令,命令公孙瓒率兵在长城关外,阻止乌桓叛军进入长城以内,违令者斩。”

“诺,属下尊令。”

……

卧槽,这货在干神马?让人家带领着那么点兵马前去阻敌,可是,乌桓铁骑是一般军队能够阻挡的吗?

尼玛,是包藏祸心?还是觉着公孙瓒英武!哦,大概是看书看痴了,白马义从,所向无敌嘛!

是的,这货没安好心眼,先让他们前去打前锋吧。

刘展心里比谁都清楚,野心家的心理不是一般人能揣摩滴!自己可没有足够的魅力,去征服就些野心家甘心为自己效命,真若如此那和找死差不多。

再说了,这些人也不是神马顶尖的人物,有他不多没他不少,何必冒偌大的风险呢?留在身边不是要人命吗?呵呵,就是这个意思,战争是消灭异己的最好时机。是死是活,看他们自己的运气了。

还有,凡是那些名声较坏的大家族,也是要在这一段混乱的时间内,乘乱清除掉滴,没见最近一段时间典韦不见了吗?这家伙被派出去执行特殊任务。

凡是用起来不顺手、看着不顺眼的人物统统送上去拼命吧。完成了任务算你命大,完不成任务,那就没办法了,杀你没商量。

刘展这贼货不是一般的狠啊!够卑鄙无耻的,作为后来人他很清楚,历史上造反的原因,大多都与土地有关系,土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造成农民没有了饭吃,逼不得已起来反抗。

幽州地处大汉的边境苦寒之地,虽然要比中原好一些,但是,问题也已经很严重了。

再说了,这些土地的垄断者,也是刘展今后的阻碍,甚至是潜在的敌人,留下他们一点也没有好处。

作为幽州的最高长官,刘展不可能明目张胆的打击势力非常强大的地主阶层,不可能与士族相抗衡,真要是这样做了,他这个幽州刺史也就到头了。

战乱好哇!这给刘展制造了非常难得的机会。士族是很强大,那是对内很强大,对外那就是狗屎。士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家族的利益高过了国家和民族。他们权衡的不是国家、民族利益,而是自己的利益。

所以,幽州的混乱,是铲除土地垄断者大地主、世家的绝好机会,借用乌桓人劫掠的名义,将他们这些毒瘤连根拔起。

自己的名声嘛,一点也不会受到影响,同时,又完成了幽州的土地革命,何乐而不为呢?

历史上每一次的土地革命,总是血淋淋的、非常残酷,何必要那么激烈呢?

打土豪分田地咱是不干滴!人家自己的土地,你把他抢过来是不道德滴!这样会开个很坏的头,影响很不好。温柔一些不行吗?打击面小一些不行吗?

所以,刘展尝试着,想采取一些影响小的方式解决此问题。他选择了幽州几个比较大的、名声比较恶劣的劣绅和世家下手,而且都是在暗处下手。

至于那些略小一些的土豪和世家就好办了,过几年幽州自己说了算的时候,发布一些有效的政策,限制他们贪婪的扩张,如此,一场土地革命,将在自己的春风化雨中慢慢滴、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刘展精心准备了好几年的时间。

当年那些被俘虏的黄巾军中,有许多少年孤儿,刘展安排典韦将他们收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