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4页)

找不到雷电剑诀,只有退而求其次,他退出外室,详细观看两种剑法,他想:“吕化龙老前辈定然是惊鸿剑法享誉武林,这剑法招式多,而且不易精熟,我用不着也学他,还是七煞散手剑好些。”

他开始熟记研钻心诀,似指代剑,依式比划,用全付精神深入钻练,起初,似乎并非难事,但略一深入,便觉衍化绵绵,变化无穷,愈来愈惶恐,反而感到无从下手,以他的天资与悟力来说,已是人间奇材,可是区区七剑散手,却把他难住了。

他感到千头万绪,乱得无从着手,尤以那在极短暂的刹那间挫腕,撇剑,勾勒。振尖错锋等等几微变化,无法拿捏,难以体会其中的无穷奥秘。

他练了又想,想了又练,最后咬牙道:“我不信有如此棘手,练不好,我绝不离开。”

依图练功,没有明师指点,没有人喂招等于瞎子摸象,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会事倍功半,困难重重。

他不灰心,咬紧牙关苦研,晚间,他到村中猎食,白天,他埋头钻研,不贯通绝不放手,余暇时他吹奏龙箫。

中秋悄悄地过去,八月过去了,九重一过,他在洞中逗留了一月,终于,他已获得了七煞手剑的神髓,只差临阵的运用,与搏斗时如何捕这对方的神色变化罢了。

日夜苦练。他共振毁了十五段代剑的树枝,总算摸清了如何驭力使剑的秘诀,距大成之期不远。

这天他练毕七式变化,信步又走入供神像的石室,又详细搜寻已搜到了近百次的每一处角落,要找雷电三封的真诀,自然是大失所望。

他将珠信手搁在神像的手掌上,站在神像前抬头向三面石壁上流览。突然,他的眼睛睁得大大地吸入一口气,脱口叫道:“是了,在这儿。”

三面石壁上的线条,如果顺神像的右手所指处为起点,便可看出那是运剑走动的轨迹,线条的粗细轻重,便是着力的大小缓急,千变万化,仍未脱离极简单的运剑基本十诀,即是:点,撩,挑,拦,绞,崩,托,钻,切,这基本十诀极简单,但易学难精,应付搏斗时的瞬息万变,稍一大意,便有力不从心之感。

由七煞散手剑法中,他已找到了窍门,智珠在握,大喜过望。

三面石壁,正好是三招,招名也就是神座下的十二个字,每一招的变化,鬼神莫测,全是出人意外的狠招,凶猛狂野泼辣,由对方必然攻来之处,突然钻隙攻入,凌厉无匹,端的有雷霆万钧之感,无可抗拒的诡异迅捷潜力。

他沉浸于神奇的剑术之中,久久不忍离去,一住两月,方参悟了其中奥秘。

七煞散手剑法以诡异利雄,甚是适用,但雷电三剑则寓诡奇凶猛,专走险路如果内力不够火候不懂雷声无法发出,反而无法抵抗对方的剑气内劲,自陷危局,自速其死。

中原悟力超人,知道自己目下确不宜使用雷电三剑应付内力比自己高深的高手。免得枉送性命,因内力深厚的人,剑上所发的剑气,可将对方的兵刃迫开或吸住。不但使对方无法近身,反而自开中宫让人攻入。

中原在神农穴中苦练剑术,一留二月,外面,却急坏了不少人,也让夜游鹰手下的党羽和朋友,踏破铁鞋茫然急搜,从武胜关到河南全境,却闹了个鸡飞狗走。

十月中旬,河南境内迤北一带,已经开始阴霾密布,西北括来的狂风,带来了阵阵雪花,快进入隆冬的季节了。

武胜关南的官道中,有一个人冒着罡风,向北急赶,他就是祝中原,算起来,他离家已经三个多月了,三个多月,他仅走完湖广的初段旅程,还没离开本乡本土呢。

他身穿夹袄,仍未戴头巾,背上的包裹大了些,里面装有随州新置的寒衣。

距武胜关还有五六里地,天色近午,他手点竹枝,大踏步向北急赶。

两匹骤马自北向南狂奔,马是好马,浑身火赤,四蹄飞扬,疾逾流矢,马上人是两个中年劲装大汉,鞍旁插袋有一把长剑,浑身升起阵阵白雾,显然有急事在身,正向湖广奔来。

祝中原看官道甚宽,用不着趋向路旁避让,只略向道右靠,自顾自的仍赶路。

马狂奔而来,碎泥飞溅这儿还未下大雪。路上黄色碎士随蹄飞溅。

相距五丈外,两个大汉的阴森目光,已将中原看清,马儿八蹄一缓。右首大汉突然叫道:“咦!这家伙真该死,竟躲在这儿,害得咱们好找。”

马儿在中原身前丈余刹住,一声怒嘶,人立而起,站稳了

中原一听口音厮熟,吃了一惊,突然向侧疾退丈外,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