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5页)

“客厅话题”。电影放映之后,戈

尔又发起了“气候工程”项目,训练了

1000个志愿者在全国巡回讲演,提高社会的气候意识,

这些讲演者(包括卡麦隆·迪亚兹这样的电影明星)保证一年要做

10个这样的演讲。

虽然《真相》一片出尽风头,无数草根组织却一直在为此默默行动:美国

30多个青年组织

发起了一个“校园气候挑战”的活动,目标就是首先在他们的校园里争取“清洁能源”;一群科

学家开创了一个“气候变化博客”,专门向大众普及相关知识;老牌环保组织“捍卫环境”最近

将“全球变暖”作为其核心活动内容;86个基督教领袖发起了“基督教气候动议”,要求国会

管制二氧化碳排放;一个民间组织正在筹划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气候示威”,预期在今年

4

月举行;新闻媒体相关报道层出不穷,仅《时代》杂志,2000年以来就有四期封面故事是

关于全球变暖问题;甚至连那些排污主体,一些大公司,也在没有政府“胁迫”的情况下,主

动加入相关行动--比如,包括

GE、BP美国分公司在内的十个知名企业发起了一个名叫“行

动呼吁”的活动,主动给自己的企业排污设限,与此同时,沃马特商场开始安装风力发电机,

汇丰银行开始往“绿色投资”方面倾斜等等。

正是因为社会的各个角落在行动,民意开始觉醒,06年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87%的民众

认为政府应该鼓励或者规定二氧化碳减排,58%的民众认为政府做的太少了。民意至此,

政府已经无力违拗。虽然联邦政府仍然拒绝用法律的手段限排二氧化碳,但它已经开始通过

科研投资、政策倾斜来引导控制排污,同时,鉴于美国联邦体制里的“上下分权”,美国已经

358个市长签订“美国市长气候保护协定”,“我行我素”地在自己的城市适用《京都议定

书》。

可以看出,全球变暖在美国从一个社会问题变成一个政治议题,并不是因为政治家“独具慧

眼”,而是因为民间团体、新闻媒体、科学界、基层政府、企业、教会等等草根社会风起云

涌的行动。一句话,因为一个活跃的公民社会。虽然中国是排污大国,对全球变暖“贡献”

越来越大,我却不知道中国什么时候会有大学生组织自己的“校园气候挑战”、会有知名企业

联合行动主动限排二氧化碳、会有无数媒体争相报道全球变暖主题,从而将这个社会问题变

成我国的政治议题。“和尚们”可以永远互相推诿下去,但是当抬高的水位开始淹没城市时,

它可不分太平洋东岸西岸。

//blog。sina。/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他人瓦上霜

如果有

40万人在你家门口被打死、被强暴、被迫害,你会感到什么呢?如果你有正义

感,肯定会对施暴者感到愤怒,会有帮助弱者的冲动,或至少为自己不能帮助他们而羞愧。

但是如果这

40万人是在万里迢迢之外呢?远到非洲呢?确切地说,远到一个你可能从来没

有听说过的地方——苏丹达富尔呢?

也许你不会有任何感觉。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该看“快男”看“快男”。

2003年初开始到现在,据联合国的数据,苏丹的武装冲突已经导致了

40万人的丧生,

其中无数死亡并不是武装冲突本身的结果,而是由苏丹政府支持的加宁韦德组织针对达富尔

地区的非阿拉伯平民的袭击所致。世界上主要的媒体和国际组织;都将达富尔危机定性为“屠

杀”和“种族清洗”。

而我们大多数人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该看“快男”看“快男”。

但是,如果仔细去深想的话,你也许会有些许不安:难道你家门口的那

40万人,生命

比达富尔的那

40万人更宝贵?难道我们能够仅仅用“看不见”去为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