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页)

十时二十分,宪兵开始镇压,施放摧泪弹,人群逐渐驱散,但仍有数十人继续投掷石头、火把、酒瓶。

凌晨二时三十的,双方撤离,恢复平静。

官方的说法,先暴后镇,党外人士的指责,是先镇后,.这个是非,局外人不易弄得清楚。

比较中庸的判断,国民党有备无患,张网捉鱼,尽力搜集证据,准备算总帐。党外人士,走火入魔,认为,利用群众的力量,逐渐升级,终有使国府就范的一天。

官方事后出了一本小册子,一面之词,理所当然,但仍不无可信的观点与分析,如:

“第二,他们对自己拥有的群众支持有所错估。自从大前年底选举以来,部分无党籍人士即陶醉于拥有大量群众的幻想。这种幻想,主要源于演讲台前的大量听众。他们未能分别出听众、投票者和追随者的不同,他们也未曾体会到大多数民众对现有生活方式的珍惜.与对暴力破坏的厌恶。他们把临时驻足的听众,当作了自己的追随者。他们常说:‘国民党有组织而无群众,党外有群众而无组织。’可见其误解之深。”

很多人对国府不满,那是无容置疑的事实。可是不满与起而革命间,有很大的距离。台湾在国府的统制下,享受经济繁荣的果实,生活富足,安居乐业,谁肯跟自己过不去呢?

黄信介等以“中坜事件”为例,误以为国府未逮捕许信良,自然也不敢逮捕他们黄、姚等人,犯了估计的错误。

三天后的凌晨,当局下令全面逮捕出席高雄人权会的人士,共捕一百五十二人,后陆续释放次要分子。军法审判的结果,施明德无期徒刑,黄信介判十四年,张俊宏、姚嘉文、林义雄、陈菊、吕秀莲、林弘宣各十二年。

被陈鼓应称为“高雄之冬”的“《美丽岛》事件”,就国民党言,是应付内外危机不得不尔的镇压行动。如果国府再让步,星火燎原,这一群众运动,将蔓延扩人到使国民党政权覆亡的地步。不如及时扑灭,通过司法程序,将为首分子,判处重刑,俾收杀鸡警猴之效。

一月三日,蒋经国总统,在国民党的一项会议中,作出下列指示:

“高雄暴力案件的发生非常不幸,这是一桩法律案件,对于涉嫌分子自应依法秉公处理,尤其付于首、从应明确区分,毋枉毋纵。在高雄的暴力案件发生后,政府一定依法处理,今后,不会影响我们推动民主法治的既定政策及决心。民主法治之路,是我们一定要走的路。”

经国先生这段话,不论是否出于他的内心,抑受环境所迫发出来的呼应。他对民主法治的肯定与认同,比蒋先生在世时,已显示出巨大的进展。

随着经济体制的升级转型,文化关系的蜕变演进,未来台湾政局,将更快速地进入全面革新、多元体系的关键时刻。那末,现在的步伐,必须加快,报禁、党禁,应该放弃,戒严法,亦应顺从民意,予以解除。

注释:'1'《蒋总统秘录》中译本,14册,第202页。

'2'同'1'。

'3'《总统蒋公哀思实录》;台北《中央日报》,一九七五年五月。

'4'同'3',第26…27页。

'5'阮大仁著《台湾内部的几件大事及台局动向》,香港《明报月刊》第115期,第40-41页,一九七五年七月。

'6'同'5'。

'7'同'5'。

'8'陈鼓应著《台湾新生代的改革运动》(上)、(中)(下),香港《中报月刊》,一九八二年六、七、八月。

'9'同'8'。

'10'林正杰、张富忠合著《选举万岁》,美国《台湾言论》社出版,第242页。

'11'同'10',第254页。

'12'同'10',第277页。

'13'沈剑虹著《使美八年记要》,台北联经出版公司,第197页。

'14'同'13',第199页。

'15'同'13',第200页。

'16'同'13',第212-213页。

'17'同'13',第213页。

'18'同'8'。

…………

25渐隐

本书截稿前夕,国民大会正式选出蒋经国为国府第七届总统,得票一千零十二票,较六年前的一千一百八十四票,短少一百七十二票,扣除十张废票,等于说国大的人数,过去六年中,亡故一百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