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2/4页)

及个人发展时期的差异,根据员工的具体实际来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

领导者要想对下属实施合理有效的激励,应该遵循目标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引导性、合理性、明确性、时效性、正负激励相结合以及按需激励等八项原则。在此基础之上,领导者还可以通过采用恐惧激励法、物质激励法以及精神激励法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激励手段,来达到激励员工、提高团队竞争力的目的。

1。有效激励员工,提高企业收益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杨东宁在一次课堂授课中指出,领导者要想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需要对员工采取一定的激励方法。

所谓领导者对员工的激励就是指领导者通过各种方法,不同程度地满足或者限制员工的需求,从而激发员工的欲望,促使他们调动自己的情绪,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全力以赴地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努力。而员工为特定目标努力的过程,也是员工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的过程,是企业能够获得更大收益的过程。领导者对员工的激励往往是为了实现员工潜能的开发,由于员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因此对他们潜能的开发和对自然资源等的开发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潜能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

杨东宁认为,领导者对员工的激励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领导者事先不能明确感知激励的结果。领导者对员工的激励是要作用于员工的心理,员工接受激励的过程也是其心理发生变化的过程,而人们无法凭直观感知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依靠员工在心理发生变化后作出的行为来判断激励的结果。

第二,激励产生的动机行为具有可变性。激励产生的动机行为并非一成不变,它受到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不同的条件下,动机行为的表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要以变化的观点来认识激励,认识激励产生的动机行为。

第三,激励方法因为激励对象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每个员工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存在各自不同的需求,这也意味着不同的人在对激励的满足程度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领导者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不能千篇一律地对所有人都采用同一种激励方式。

第四,激励的作用具有有限性。激励应该遵循一定的限度,而不能超出人的生理以及能力之外。激励的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使被激励者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然而,由于人的潜力并非是无穷无尽的,人在发挥潜力时会受到生理以及外界条件的制约,因此,人在受到激励后发挥的能力有限,不能无限夸大激励的作用。

杨东宁指出,如果激励形式适当,领导者对员工的激励可以对员工以及企业起到良好的作用。他还具体指出了领导对员工激励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第一,领导者对员工的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一个团队的特性就是把不同的人统一在共同的体系下,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因此,一个团队要想成长,要想不断发展壮大,就需要将团队所有成员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充分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凝聚力。激励能够极大地促进团队凝聚力的形成。通过领导者对员工的激励,员工们就会理解和接受共同的目标,而这个共同目标也就会成为员工们共同的信念和理想,成为员工不断努力的动力,他们会为了实现这个共同目标而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也会为了实现这个共同目标而紧密团结在一起,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领导者对员工的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自主性和工作自觉性。个人行为往往会受到个人利益的驱使,因此个人利益的改变就很容易成为员工行为改变的重要原因。领导者通过对员工的激励,为员工传递在实现团队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会使个人利益得到增加,从而实现员工个人目标和团队整体目标的统一。随着员工个人目标与团队整体目标统一程度的增强,员工的自主性以及工作自觉性也就越强,他们自发地为着团队的整体利益而做出努力,从而带来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的增加。

第三,领导者对员工的激励可以使员工的潜力得到开发,使员工能够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工作状态,处于相同客观条件的员工的工作成绩与他们的能力以及受激励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领导者采用一定方法对员工进行激励,会帮助员工充分发挥其潜力。员工由于受到激励,一方面会保持更为持久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也会想尽办法为提高自己工作能力做出努力。在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