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尉迟敬德:那如何是好?

李世民:所以,不能让他走。玄龄。

房玄龄:依我看,窦建德根本不会走。

李世民:为什么?

房玄龄:窦建德起兵真的是为了救洛阳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去直接攻打长安?现在大家心里都清楚,大唐的兵力几乎都在洛阳,长安空虚,禁不住一击。如果窦建德去攻打长安,我们不得不退兵,洛阳之围自然就解了。

李世民:那他是为何?

房玄龄:窦建德,河北的一介草寇,心中一直向往洛阳的繁华。在他眼里,做了洛阳的王,比做长安的王还要威风。这一次,他不过是借着帮王世充解围的名义,想取而代之罢了。

李世民:看来真的是这样。洛阳的实力已经被我们消耗尽了。如果我们退兵,窦建德进城之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洛阳。

房玄龄: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李世民:用本王的名义给窦建德写封信,骂他明知道不是本王对手,还不快些逃跑,洛阳王世充,关他窦建德什么事。

房玄龄一笑:是。

李世民骑“青骓”率轻骑军,尉迟敬德、李世�随从。不远处是窦建德的大本营。李世民率骑兵向窦营走去,沿途不断吩咐李世�埋下伏兵,最后只剩下自己与尉迟敬德等人。

李世民:尉迟,我拿弓,你持矛,上来百万大军,又怎么样!不过,如果他们看见我就撤退了,当然好啦。

窦军游骑兵发现了这些人,停了一下,喊了什么,继续巡游。

李世民笑了。

李世民:还以为是自己人呢。他向窦建德大本营喊道:大唐秦王李世民在此!

对方愣住了。

李世民拉开弓射死一将。

窦营呐喊震动,不久冲出百余骑兵来。

李世民微笑,对李五:你们先往回走,我和尉迟将军断后。

李世民拉弓射箭,每箭死一人。

追兵稍缓,之后再追,如是者三次。

尉迟敬德持矛,前后刺死十余人。

窦军保持距离,被李世民引进伏兵圈。

李世民打呼哨,伏兵四起,激战,窦军死伤溃退。

李世民策马逼近窦营,从怀中取出信纸,亲兵递上鸣镝。李世民将信穿在箭上,满弓射向窦营。

鸣镝凄厉,正中窦营辕门横木。

窦建德看完信:李世民名不虚传啊。他叫我退兵。兵,我是不退的。李世民拿下洛阳,下一个就是我们。我们不能叫李世民拿下洛阳。三足鼎立,不能变成只有两虎相争。

魏征:虎牢关在李世民手里,去洛阳不是容易的事。我看主公不如北渡黄河,向关中逼近,形成直取长安之势,关中必然震动,唐军必然回防关中,洛阳之围,不也就解了吗?

王琬:千万使不得!洛阳危在旦夕,只要过了虎牢关就可解洛阳之围。

窦建德:你不要着急,我已允诺你们了。说是去威胁关中,人家看是害怕了,走了,背信弃义。我窦建德是那种人吗?

王琬:本来是近水可以救洛阳近火。去了关中,近水变成远水,远水怎么能救近火!

窦建德:(对众将)我们已经到这了,你们怎么看?

张玄素:魏征的话说得不对吗?虽然走了些冤枉路,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解救洛阳,我们为什么要在乎远火近火呢?

将军甲:书生的话不能听,按照书生说的打仗,必败无疑。他们只会纸上谈兵。

窦建德:现在军心正锐不可当,是天助我啊。一定要拿下虎牢关,我不信三十万人打不过几千人。就算是纸上谈兵,也是三十万人可打几千人。

魏征:我难道是纸上谈兵吗?你们仔细想想,我为的是夏的社稷啊。

窦建德苦笑,点头:社稷,社稷。来人,把魏征请出去歇息。

军士把魏征拉向帐外,魏征挣扎。

窦建德轻蔑地摇头感慨:真是书生!

张玄素的脸色很难看。

魏征帐内,魏征躺在席上,心情郁闷。张玄素关心地看着魏征,终于还是摇摇头。

魏征:看来夏王这里不能呆了。我以前跟随李密在瓦岗寨,后来跟随李密到长安。李密心胸狭窄,离开长安,我又随李密回到河北,再到夏王窦建德这里。当初觉得夏王民心还可以,可今天我看夏王是听不进人说话了。夏王这次恐怕是不行了,我决定走。

贞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