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长孙无忌:听说洛阳有一神人,我们可否前往一问。

房玄龄:你说是王远知吗?

长孙无忌:正是。他是李密和王世充的老师。他的两个学生称王称帝,但是他就是称病不出。他早就预言李密、王世充必败,料事如神。

贞观之治 第四章(3)

房玄龄:天命不可预料,但是舆论还是有用的。

长孙无忌:咱们不妨用他来启发秦王。

李世民进来,四处巡看。

房玄龄停止整理,看看李世民:洛阳有意思的东西还真不少。有意思的人也不少,我听说洛阳有个叫王远知的道士,很会占卜。

李世民又走开,转来转去。长孙无忌看了一眼房玄龄,两人有默契。

房玄龄:没有事情的话,秦王倒不妨去见见这位王道士。

李世民:没有什么好见的吧?

房玄龄:殿下还记得秦王府有个薛颐吗?

李世民:记得。后来我保他做了朝廷的太史丞,现在是太史令了吧?

房玄龄:殿下为什么要保他做太史呢?

李世民看了一会儿房玄龄,有意味地点点头。

房玄龄:(对长孙无忌)你应该还记得吧?

长孙无忌:(微笑)这个人太危险了。他私下对秦王说:德星守秦分,王当有天下,愿王自爱。为这个话,殿下要被杀头的,这是造反啊。

房玄龄:可是洛阳这个王道士,多年前就说过当今陛下会得天下,陛下现在不是真的得了天下了吗?

长孙无忌:啊!这么灵?

李世民与房玄龄进入,长孙无忌随后。

须发皆白的王远知起来迎接。

王远知:你们当中有一位圣人,敢问难道是秦王吗?

李世民没有理会王远知,只是四下看着。

房玄龄向王远知点点头。王远知也向房玄龄点点头。

王远知:我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房玄龄:该说你就说,秦王是仁厚之人。

王远知:秦王要知道爱惜自己。

房玄龄: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停下来,开始留心。

房玄龄:你是说,冲锋陷阵,秦王不必亲自担当吗?

王远知:冲锋陷阵,秦王都亲自担当吗?

房玄龄:历来如此。

王远知跪下:天子不可以冒险于万一,要自爱……

李世民一惊。

房玄龄:你说秦王是天子?

王远知:秦王是太平天子,天下将因秦王为天子而太平。

长孙无忌在门口守望,李世民和房玄龄出。

李世民:这种话叫人知道就是谋反。

房玄龄:秦王不用担心。当初,周公就不是太子,以辅佐成王的名义,实际执掌朝政,周朝八百年,文物制度都是周公确立的呀,周公在后人看来就是天子。周公当年如果拘小节,怕别人说,周朝恐怕没有八百年吧?

李世民似有所动。

李世民与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对坐。

李世民:拿下河南、河北,算是统一了。

房玄龄:疆土统一,人心未必归顺。人心不归一,总是要出事。说起来,河北的人心最不易归顺。

李世民:几年来战事多在北方,南方怎么样?

房玄龄:江淮以南,东晋以来,自视为汉的传统,总是认为江淮以北为马上民族。我们起自关陇,当然被他们视为马上之人。

李世民忽然想起长孙无忌说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法帖:无忌,你早上说到《兰亭集序》,被打断了,你说下去。

长孙无忌:我听说,《兰亭集序》帖在陈朝天嘉年间被和尚僧永得到手,太建年间献给陈宣帝。隋朝灭陈的时候,献给了晋王,晋王没有特别看重。后来和尚僧果向晋王借出做副本。

李世民:前两年我得到的就是这个副本?当时出很大的价买原帖,一直也没消息。

长孙无忌:对,不过晋王登基的时候,竟然没有想到将原帖要回去。后来僧果死后,由他的弟子辩才得到。原帖,现在应该就在辩才的手上。

李世民:好,你记在心上,无论如何,将原帖买到。南朝人最重王羲之,如果他们知道我们也重视王羲之,就不会视我们为马上之人了,我们得了天下,人心就容易统一了。

长孙无忌:这一层意思我倒没想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