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部分 (第2/4页)

军自己缺少心腹。

而事实也证明。随着大将军赵石南征北战多年,当年那些国武监生员,只要没有战死沙场,如今各个都是风光无限。

尤其是当年第一次太原府之战,国武监生员伤亡惨重不假,但只要活下来,就算缺胳膊断腿儿,那一战的荣耀,也够他们吃一辈子的了,就更别说活下来的那些人了。

国武监三雄不去说他。张钰等人,哪一个不是在那一战当中崭露头角。不到十年,就都成了统领一方兵权的朝廷大将。

而现在她们这些人,少的就是这样的际遇,而且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为现在晋国公身边能用的人太多了,就算是胡烈那样的心腹亲兵统领,一旦到了军中,也无法再跟当年的那些人相提并论了。

说到底,军功才是军人的根本,没有这个作为支撑,其他都是扯淡。

当然,这次能跟着大将军来河洛,好处也多不胜数。

但吴小妹觉得,晋国公不太想将她们留在身边,来河洛,历练的味道很重。

而这对她本身而言,无疑是好事。

没有才能,没有野心的人会觉着沮丧,但她不同,她是要立志做出一番事业来,重振金州吴氏家声的。

就算不如羽林中郎将李金花,也要做到四品领兵大将,才能有这个可能。

而呆在晋国公身边,显然已经没有那样的机会了,因为照现在情势看来,随晋国公出外征战的日子遥遥无期,就算熬到那会,也不会让年轻人初入军旅,就领大兵。

猛虎武胜军那些例子,百年难遇。

所以说,她想的很清楚,随晋国公到河洛,可以让自己多些资历,能得晋国公如此看重,算是个不小的惊喜,还可以开拓下眼界。

也就这些了,其他的她也不很在乎。

她现在想的,则是将来。

如何酬答国公简拔之恩,如何谋取外任军职,又到底应该去什么地方等等等等。

和肄业时想的差不多,却又有着很大区别。

而既然存了这个心思,现在就要做些准备,看的上眼的人,收上一个两个。

因为她一旦到了外间,肯定品级不会太高,带上一两个心腹,算是常态,却不可能有自己的亲兵卫士,那么,应该是挑一两个能做伍长或者什长的材料。

从金州吴氏选人?麻烦太多,族中子弟,也看不上那样芝麻绿豆般的职位。

那么,也只能随缘了。

像眼前的黄四,长的憨憨实实,身架不错,也就算勉强入了她的眼。

虽然说了这么多,但她的眼光可不低,黄四能入她法眼,可见这身板是没的多,不然的话,也不能背着百十多斤的柴禾,还能走那么远的路。

吴小妹一边打量着这个汉子,心里有点惋惜,若是生在八百里秦川,这样一条威猛汉子,怎么可能怯懦至此?身上总归要带点彪悍之气才对。

而后周……把治下百姓差不多都变成了磕头虫了……

按捺住心中不喜,摆了摆手,世家出身,又在国武监中呆过,漫不经心的便透出一股子威严出来。

“搬把椅子,让他起来坐下说话。”

她带出来的,自然不会是晋国公身边的亲兵,不然的话,她哪能坐的这么安稳。

而另外一位大将军府中出来的兵卒,她也支使不动,所以细心如她,自然不会找那个不自在,最终,却是请鲍勇鲍将军挑了几个人给她,供她使唤。

这事办的巧,胡烈自然看在眼里,自然也会传进晋国公的耳朵……好处嘛,也就不用多说了。

而这几个兵卒,支使起来就是方便。

话音刚落,就已经有人去搬来了椅子,并一把将黄四拉起来,强按在椅子上。

“说说吧,你多大了,干什么的?”

黄四惊恐的擦着脸上的汗珠子,挺壮实的身板现在几乎在椅子里缩成了一团,屁股在椅子上挪着,好像针扎般难受。

“俺叫……黄有福,今年……今年十八,是……是个打柴的……”

吴小妹听了,又多了点失望,樵夫啊,不是猎户也就算了,哪怕是个商人呢,起码嘴巴应该能好使点不是?樵夫……

吴小妹暗自摇了摇头,真可惜了这身板。

不过她还是有点不死心,“会骑马吗?”

只是随口一问,却有惊喜。

“骑……骑过……家里曾养过马,能……能骑着跑跑……不算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