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部分 (第2/4页)

感受到话语中的力量。

陆敖在马上躬身道:“还是国公虑的周全,学生受教了。”

赵石没多少得意,这事儿真的不好办,不提成峦,因为他没多少机会,而张承和种燧两个,就有点麻烦了。

这两人,都可以说是以他马首是瞻,就算不用选择,到时皇帝陛下问起,也很难办,而今更让为难的是,两个人都想争一争,也更加凸显出赵石态度的重要性。

这才是他回京之后,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难题……(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家宴

到了长安东门外,终于碰上了迎候在这里的宫人。

为首的大太监赵石见过,而能在他面前混个脸熟的太监,必定也是皇帝陛下身边的人。

自徐春之后,赵石也再没跟宫内太监打交道的兴趣。

几个太监满脸的油光,不是吃的太好,而是在往下淌着汗。

别看一封接一封的文书来到赵石手上,但说起来,赵石此次回京,可以称之为急促,没给朝廷留下多少预备的时间。

不然的话,虽说和以往大军征战,得胜而归不同,但来迎接他的也不会就这么几个人。

而且,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这几个人来的很急。

他们带来的,也只是皇帝陛下的口谕。

除了慰勉之词外,就是宣赵石明日进宫了。

太监们这会儿也是两腿颤颤,不是晋国公威严太盛,而是这一趟走的实在让人有点提心吊胆。

先是回来的晋国公府车队,车队里却没晋国公的人影儿。

这要是在这里没迎到,还要回头跑一趟晋国公府。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去晋国公府等候,规矩可不是这样讲的……在这里迎到那是最好,就算回头再跑一趟晋国公府,姿态也做出来了,这就是章法。

你要是等在晋国公府,也就显不出皇帝陛下的殷切之意,回去之后,陛下一个不高兴,谁也保不了他们。

为首的大太监心里也是腹诽,旁人也就罢了。你说你一个国公爷。没事弄什么微服私访啊。难道到了长安地界,还怕有人刺杀不成?

这么又虚又实的回来,让人等的这个心焦。

不过,宣过口谕之后,他脸上还是笑开了花儿,陪着赵石一行一起进了长安东门。

晋国公回京。

到了这一天晚间,消息已经传开。

拜帖立即流水般送入晋国公府。

虽说,以赵石今时今日的地位。这并不算奇怪,但实际上,却也变相表明了朝廷正处于动荡之秋。

像同门下平章事周仿,送来名帖,就想邀赵石当面一会。

而像张承,种燧这两位枢密副使,以及兵部尚书成峦更是直言想要过府一叙。

反而是李士芳,李师雄,方谦等人,都不紧不慢。并无多少急切之意。

而且,像郑铎。李浑这样的京城大阀的后起之秀,也都想跟晋国公见一面,谈上一谈。

不过,不论是谁,晋国公府这边都是婉言相却,无论是朝廷大员,还是其他杂七杂八的各色人等,都未能和回京的晋国公见上一见。

当然,大家这会也知道急不来,还要等晋国公入宫陛见之后,才能腾出工夫来。

但这一晚,晋国公府内外,确实很热闹。

很有些人打听到了,晋国公府妾室又有了身孕的消息,陆续有人送上贺礼。

尤其是常驻长安的鞑靼部使者,欣喜若狂之下,一方面派人快马北上,去到鞑靼部报喜,另外,剩下的人,在当晚都到了晋国公府内,拜见自家额浑。

这不是他们大惊小怪,而是身上流淌着天神使者血脉的子嗣,对于鞑靼部来说,就是头等大事。

而且,在北方草原上,在各部联盟之间,都具有着非同凡响的特殊意义。

当然,这同样也象征着,大秦和鞑靼诸部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而牢固。

这样一来,再重视也不为过,想来当消息传回鞑靼诸部的时候,那边的贺礼会非常的丰厚,甚至于,鞑靼汗王不颜昔班也许会亲自来到长安,探望自己的姑姑。

不管外间有多少纷扰,这一晚,晋国公府家宴同样办的热热闹闹。

席上多了两个妇人,是范柔儿的两个姐姐,特意从巩义赶过来,照顾自家妹子的,在晋国公府已经呆了些日子了。

范氏共有姐妹六人,才过来了两个,说明巩义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