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部分 (第2/4页)

以张钰部为主,冲锋陷阵,草原部族骑兵为辅,旁敲侧击。

这一战没什么好说的,这一次,契丹人面对的不是人多势众,却如一盘散沙的回鹘大军,他们面对的是这个时代两个最强大的军事建制的集合。

他们有着英明的统帅,严明的纪律,旺盛的求战**,以及强大的战力。

在他们的冲击之下,契丹人引以为豪的契丹铁骑,如同麦子般被割倒在平原之上,箭矢从四面八方射来。

契丹人的荣耀和自信,在汉人铁骑疯狂的冲击以及草原人如同围猎般的战术下,被击的粉碎。

耶律乞仁当场战死,数万契丹大军,几乎匹马无还。

战胜了契丹人的张钰和忽难两部,再次屠尽降俘,并毫不停歇的率军疾驰百里,进围西辽都城虎思幹鲁朵。

契丹王曲出律再次出逃,扔下都城中的亲眷以及契丹权贵,向西逃去。

西辽都城不战而破,等到草原联军主力来到这里的时候,巴勒塞合部的带翼飞虎旗以及大秦的战旗已经飘扬在西辽都城城头多时了。

这也象征着西辽的灭亡。

等到七月末,如同行军般的王览和图撒和两部两万人马到达西辽都城,西辽大部分疆域,已经换了主人。

随即,大将军木华黎下令西辽降顺各部以及回鹘人进献粮草,准备在西辽都城过冬,同时,对按照赵石之前密令,对契丹人展开了血腥的清洗。

继女真,党项之后,契丹人成为了又一个牺牲品。

至此,自唐末战乱以来,几个相继立国,并以汉人的鲜血浇灌根茎枝叶的异族,相继倒在了秦人屠刀之下,几近于灭族。

同样,无所谓正义与否,只在于一个弱肉强食罢了,这就是国战,披上多伪善的外衣,也不能遮掩其中的血色。

相比之下,披上信仰外衣的利益之争,更要显得虚伪的多。

大秦成武七年七月末,张钰,王览两部心满意足的踏上了归程,三万草原各部人马也陆续回转。

剩下数万兵马,在木华黎严令之下,于这个冬天,对契丹人残部开始了清缴和追击,这是个长达数载的过程,在此时不用多说。

而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大秦第一次西征已经算是落下了帷幕。

无数的金银财宝,在之后数载内,陆续运回长安。

木华黎驻于虎思幹鲁朵,窥视西域,同时,这位大将军纳契丹王可敦为妾,打算在契丹人残留的几丝血脉中加入蒙古人的基因。

这事,很是引起了一些攻讦,赵石也传书斥责其过于狂妄,不知自重。

朝廷说什么,山高皇帝远的木华黎可以选择听而不闻,赵石不同,书信到日,木华黎琢磨再三,打算杀了自己新纳的妾室,向主人表明心迹,为大将刘彦召所阻。

纳了也就纳了,朝中人等最多说上几句,晋国公那里,估计心里也没太当回事,来信斥责,只不过为警戒之意。

若是因此而杀妾,小麻烦也就成了大麻烦,除了证明自己心性凶狠凉薄之外,再无其他好处,也许还让对妻妾爱护有加的晋国公心生不喜,何苦来由?

木华黎遂罢此念,老老实实向朝廷上书请罪之外,又偷偷留了几件珍宝,秘密送到长安晋国公府,算是向主人请罪。

实际上,刘彦召说的还真就不错,赵石对这事也没怎么气恼,蒙古英雄们喜欢这个调调儿,以抢夺别人的妻女为己任,越是身份尊贵的女人,他们越是喜欢。

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在蒙古诸部混战的时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木华黎只是将这个传统保持的很好罢了。

当然,如果抢夺的不是契丹人的妻女,而是秦人的,就应该是两说了。(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展示

轰的一声巨响,大地微微颤抖,远处尘土飞扬。

赵石微微眯了眯眼睛,他身边的一群人,多数都哆嗦了一下,尤其是没见过这等景象的亲兵卫士,皆都震惊莫名。

当然,能弄出这种响动的,除了火药之外,再无旁物。

实际上,自平夏之役过后,许多人的目光便已经被火药所吸引,当然,在这个上面真正费心思的,只能是那些匠人们。

灵州一战,起到了很重要的示范作用,火药的威力,在这一战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有了范例,也不用谁再加意推动,自然而然的,国武监一些匠人们便将心思放在了这个上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