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 (第2/4页)

酒馔,扬头便饮,胸前立即汁水淋漓,看上去当真狂放的紧了。

众人皆是不语。心中则是暗道,此人真是个厌物,在座之人虽然都是自负才学,但还都在正常人之列的,只有此人说起话来不分场合,肆无忌惮,一副张狂自傲的做派,丝毫不将旁人放在眼里。若是他有济世安民之才也就罢了,但不过是个小有才学地家伙,在成安中声名更是不显,这般的作为便显造作,只能用不知自量来形容了。

景王妃沉默半晌,听了楚焕说话,也是皱了皱眉头,不过随即笑道:“赵大人到长安城墙一观却是收获良多……”

说到这里似笑非笑的看了赵石一眼。不过在心里却也真个赞叹这个少年观察之仔细。不过她可不曾想到,赵石之所以能看出这些东西。却是在琢磨着有朝一日,自己不得不在长安城中逃出去,这城墙作为最大的障碍,自然要仔细观察罢了。

接着便是话题一转,“赵大人年少英武,这番奇谈妙论更显胸中丘壑,不过大人终是我大秦将官,说什么攻打长安的总有些不妥,以后莫要再在人前提起了,那么我等也不必担心哪天赵大人带着兵马来成安城下转上一圈,不然可真是够让人觉得心惊肉跳的……赵大人让我们受了这等的惊吓,还不自罚三杯,嗯,三杯好像有些少,以赵大人的酒量,应该是十杯才对,诸位说是不是?”

她这玩笑话儿一说,底下地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气氛立即为之一松,轻描淡写间便已经将这话题揭了过去,手段也不凡的紧。

经这一闹,厅中众人也息了找赵石麻烦的心思,除了那位总是摆出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架势的楚先生,其他人等此时都是觉得这个少年年纪虽小,但若欺他无知,好像不那么妥当,对方的身份又是个武人,和人家讨论经义,谈论歌赋,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儿,再加上王妃娘娘明显对此人不同于旁人,言语亲切,如对子侄,衣食住行问地也是仔细,艳羡之余,更是觉得,若这个时候谁再去触这个霉头那自然是自己找不自在了。

既然都放下了心思,杯筹交错之间,花厅中的气氛渐渐热烈了起来,赵石旁边的齐子平更是抓紧这个时候将府内的一些规矩和人事捡重要地跟赵石一一交代,此时的王府和唐时的王府的规矩差不多,不过却也有差异,前唐之时各个王府职权甚大,府中大多都有卫帅兵卒,那位大有为的唐皇李世民,龙潜之时便以秦王领军,府中众将都乃唐初名将,虽在朝中任职,但说起来更像是秦王府的私部,到了唐末,各个外放的王爷们拥兵自重者不在少数,更出现了两皇并立的奇怪情形,和唐朝地王府职权过大是分不开的。

到了大秦,各个王府虽是还是那些职衔,但却都是有名无实了,手下除王府必备的护卫外,像是具有代表性的东宫六卫就已经只剩下了一卫,而且兵不满数百,将领更是由枢密院指派,太子东宫都是如此,就别提王府的私兵了,建制虽在,但都是名存实亡的了,而且加了许多的限制,兵权一点也无了。

所以这厅子里都是一些文士,武将是一个不见,不是这些人没来,而是因为府中的护卫算起来职衔最高地便是王虎这个景王府侍卫都头了,看似品级不小,但在王府中也不过是个护卫头儿罢了,还真没有资格参加这样地聚会的。

说了半天。赵石都是默默一一记下,在这许多人面前长篇大论,他还是第一次,感觉有些复杂,就像是一个粗通琴技地人在对着一群牛弹琴,弹的人不确定自己弹地好不好,而听的那群牛更是毫无所觉,总是感觉有些怪异。

看来这样的宴会还是少参加的为妙。和前世参加过的几次宴会有些相似,虽然他每次都是作为保镖参加的,但不妨碍他看出这些宴会的作用,除了那些标准的纨绔子弟只是想着能找到一个合适地一夜情的对象外,其他人更多的是为自己谋取利益,想方设法的博取上位者的欢心,拉拢对自己有益的人,对自己的敌人不遗余力的冷嘲热讽。一个个道貌岸然,却满心地利欲熏心,这样的场合并不适合他,这样的喧闹也让他感觉厌烦,尤其是那些之乎者也传进他的耳朵。这些家伙又每每说到精彩处还要时不时的将目光瞟向上首地王妃,只要对方一个微笑或是露出哪怕一点关注的表情,下面的人就好像吃了过量的春药一般,兴奋之情表露无疑。在产生名利之心,古今皆然这样地感叹之余,更是意兴索然,初来长安那少见的兴奋至此荡然无存。

随口应答着王妃娘娘的询问,以及听到齐子平说话,时不时的点头表示会意,眼神的焦距却已经散了开来,心里却已经在凝神思考着下面该如何如何了……

也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