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 (第2/4页)

紧了些,但却是难得的一件好事。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事情不能说办就办。也要跟朝臣商量之后才行的,不过我看此事多半是定下来了,这样一来……”

说到这里李玄瑾顿了顿声音,眼睛已经瞅向了赵石,笑着道:“赵石,这两件事可都与你有关啊,今后这几个月你要多作准备,这次武举和往年大大不同。乃皇上亲自主考。国朝以来也没有几次地。机会难得,你要把握好了才是,至于其他的嘛,都统统放下,若你中了武状元,本王亲自给你庆功。”

这个消息却是有些突然,不过于他自身没有多大的坏处。武举其实和文选差不太多,都是要出状元,探花,榜眼的,不过科举考试由于参加的都是些文人士子,礼部文员整日里琢磨的都是什么?所以这规矩定的也就严格异常,相对来说武举由兵部主持,都是些武人。就显得粗糙一些。不过和南方诸国重文轻武不同,大秦武举向来就是一场盛事,诸军边镇都有选送名额。民间各州府也有选勇武矫健者参会的惯例,历代皇帝也十分重视,州府团练,禁军,羽林,边镇,若是哪个连续几年成绩不好,皇帝还会时不时地下旨申斥,对武官考绩也是颇有影响,这样一来,这武举想不盛大也是不行地了。

开始时尚是一年一次,后来参加者越来越多,比之科考地规模有过之而无及了,这规矩也就越定越详细,不过大多还是参照科举成例来的,在年头上也改成了两年一次,而且都选在战事不怎发生的春季。

在参选资格上也显得有些混乱,像平民百姓参加是可以的,像军中将校也能参与,有的将军寂寞难耐也可以下场比划,得身份尊贵者推荐之人也行,身份难免五花八门,不过过去这么多年,一些规矩也就约定俗成,一般情况下,官阶在六品以上的武官便不会轻易参加武举,得了武状元固然荣耀非常,对仕途也颇有帮助,不过话说回来,你一个军中将官,被个小兵挑翻下马,弄个灰头土脸的,岂不沦为他人笑柄?给兵部地那些大佬们看见,一个不好记住你的名字,嗯,这之后估计前程也是毁了不是?

武举的一些规矩赵石现在还并不怎知道,但他也并不担心,自然会有人告诉他的,这时也只是点头躬身道了一句:“谢王爷。”罢了。

“王爷,武举提前固然事出有因,但宣示诸军,各个州府……:虽说是明春建立,但这准备的事情可能也得从现在开始吧?事情如此繁冗沉重,是不是太心急了些?”

李玄瑾看着说话的齐子平,摇头苦笑道:“这些事哪一件不是国朝大事?你道我不想按部就班,一件件的梳理吗?但时间紧迫啊,至于缘故嘛,现在还不好说,反正你们只要知道,这几件事要办的好,办地妥当了,是对大秦有百利而无一害地事情……

即便是事情办砸了,我也可以说是无愧于大秦,无愧于历代先皇……

他话说的虽然含糊,确实也让人觉得迫切之极,但这决心是谁都能看得出来的,都是一阵默然,半晌过后,陈老先生清咳了一声道:“王爷地志气我们都知道,但事情总得分清楚主次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这几件事皆与兵部有关,所以整饬兵部便也是重中之重,看样子王爷是想拿出些雷霆手段的了?”

见李玄瑾微露赞许之色,点了点头,陈老先生接着说道:“既然如此,武举到不用多虑什么,今时虽然不同往日,但规矩尽可照搬往年成例,不过要紧的是皇上的大寿,这却要和礼部打上许多交道的,礼部尚书曾闻远那里……

李玄瑾眼光闪动了几下,缓缓道:“曾闻远现在已

入骨,确实不好说话,先生可有以教我?”

陈老先生抚须一笑,“曾闻远老年丧子,确实得人怜悯,不过曾度虽然失踪,官司还有的打的,毕竟他的随从之中有人谋刺王爷,曾闻远为人父者,一个管教不严的罪过总逃不掉的,再加上这人年纪已经老迈不堪,这几年间已经很少属理部务。皇上不过是念他有些德望才一直没有撤换罢了。

但如今嘛,他先是弃王爷而去,操守实不为人所称道,接着又发生这样的事情,如今更是倚老卖老,每每在皇上面前哭诉王爷地不是,实是自掘坟墓之举。

嗯,王爷如今只需和礼部侍郎方谦谈上一谈。再到杨相那里说说。一个辞官归老应该是其不错的归宿……

李玄瑾听罢立时面露喜色。但随即便掩了过去,点头道:“不错,他毕竟曾是本王的老师,如此年纪不宜再操劳过多,本王也不为己甚,让他去享那调孙之乐到也不错。”

“还有就是武学之事了,王爷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