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 (第2/4页)

的即早且快,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确实也是不易的很。

有这样的生活环境,北方民族渴望得到温暖的南方之地的心情也是可想而知,转念之间又想到,如此的天气,西夏和金国的战事也快到了结束的时候了,不然大雪一下,道路艰难,别说打仗了。冻也能将人冻死的。

这次西夏人也许还真是吃力不讨好啊,大同作为金国的西京,驻军肯定不少,城高池深那是一定的了,只要没攻下大同,西夏人此次进兵就属失败,若是主将再贪心些,被金兵抓住机会追着尾巴来一下狠地。河套以后的归属就成问题了。

不过金国也好过不到哪里去,今年整个河东太原,大同一带征战不休,粮食还没等成熟就都给毁了,到了冬天还不得闹饥荒?金国朝廷以及地方官吏只要一个处置不当,便是盗贼蜂起的局面,乱世啊,这才是真正的乱世……。

大秦却要好的多。也可以说大秦是此战最大的赢家,那位魏王殿下虽有私心,但领军却也没什么话说,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并无一丝拖泥带水,将大秦朝廷地策略执行的很完美,若不是生于皇家,当是良将无疑。

等到来年初春。说不准那位陛下就会迫不及待的挥兵入蜀了吧?蜀地道途艰难,行军不便,都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那些领兵将军们可不要把蜀地的事情看得太过简单才好,若是闹个损兵折将,灰头土脸……

不过那样也是不错,征蜀若是陷于困局。便凭空生出许多机会,只是不知大秦的粮草辎重是否能支持下去罢了,若是弄个偷鸡不成蚀把米,那位陛下的脸色想必也就十分的有趣儿了。

他这里想到后来已经有些没心没肺,但对他来说却再是正常不过,他在大局观上有些长进,但还没到运筹幄那个境界,但在战术上。却有着敏锐到极点的直觉。巴山蜀水虽是美丽丰饶,也是兵家必争地所在。但却不是理想的战场所在,攻难守易,想要出来也是艰难,这也是川蜀虽可为成帝业之资,却没人能据巴蜀而成就大事的原因所在,换句话说,在巴蜀当个土皇帝还行,想要席卷天下,巴蜀这个地方可不是什么好所在。

前世时Y国不过弹丸之地,M国以大国临之,也是身陷泥潭,不可自拔,川蜀道路崎岖,若是毕其功于一役再加上安抚得当还好说,不然一个不好,让川蜀之地变成盗匪横行的局面,耗费的人力物力就不好说了地。

觉得自己想的有些远了,不由自嘲的一笑,没想到来到这个时代,却对天下大事感上了兴趣,这可是他从前所万万不会想到的。

一行人继续向北,天气却是越来越冷,为遮掩行藏,所有人等都换上了普通牧民地服饰,草原少女也遮去了绝丽的姿容,带上了斗篷。

越过秦汉修造的内外长城,草原上吹过来的罡风扑面而来,让人心胸一阔之际,却也很难抵挡其寒冷凛冽。

成片的草原渐渐出现,此时草原上的牧民都在准备过冬,不过却也到了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个秋季长的膘肥体壮地马匹牛羊也都被收拢,已经很少见到单独出来放牧的牧民身影,大多都回到自己部落里面过冬。

到了草原之上,这些鞑靼人便都成了识途老马,两天之后便来到一处部落,经过交涉,用随身带着的一些精巧饰物换来了几匹马还有足够的食物饮水,更重要的却是弄来几袋子奶酒,这些东西在草原上都是保命的必备之物。

有了马匹,这行程便也顺利了许多,赵石知道,此时已经进入了蒙古地界,山西和蒙古以长城为界,再往北去,大概应该是呼和浩特附近了。

“我们要小心些了。”离开了那个小部落,芒乎剔和其他鞑靼附从们都变得小心翼翼了起来,好像这里的危险比在金国境内还要大上一些。

见赵石等人有些疑惑,草原少女解释道:“这里的部族很多,有我们鞑靼人,也有西夏人,还有汉人契丹人,这里水草还算丰足,我们鞑靼人并不介意他们在这里生活放牧,但这些人中间却有怀着恶意地豺狼,他们游荡在草原上,像狼一样抢夺马匹和牛羊,将长地美丽的女人和强壮地男人卖到金国去给那些达官贵人。

我们汪古部已经派人几次围剿他们,但总是杀不光这些骚扰草原安宁的坏蛋,所以我们要小心些。”

看着咬牙切齿,一副俏模样的草原少女,赵石也是明白,这就是马匪了。和秦夏边境的李匪差不多,很有可能还和金国有些联系,这个法子到是不错,大家都在用,只是这些马匪有金国明目张胆地支撑,和秦夏边境上的马匪又自不同,不但抢夺牛羊马匹,还要杀人放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