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部分 (第2/4页)

些头疼之事,渐入梦乡,一晃已是天明。

长话短说,这一路上因为有赵石命令,并不进入人和城镇,也就少了很多应酬,不过说起来,钦差出京,所到之处,那些地方父母难免赶上前请见钦差,慰问将是随员,这也确实拖慢了些行程,不过总的来说,钦差队伍行进还是飞快,不一日便已到了金州州府兴元府所在。

离兴元府还有十余里,一对披挂整齐,威武雄伟的秦军队伍已经侯在路边,而金州如今的安抚使,大军留后陈组更是带着亲军将校迎在道途。

起来这位老将军也很不容易,他本是平凉镇守使,手握重兵之边镇大奖,不过当年仅经过庆阳兵变之事后,平凉军上下手了太子牵连,责备责难,更是在镇君当中臭了名声,有缩头军之称,就以平凉军出身的李驰勋来说,东征之时在军中的日子就很是艰难,由此也就可见平凉军之处境了,新帝登基之后,这种情形并无多少好转,在景帝授意之下,兵部更有拆散平凉镇军,改为禁军的打算。

而这位老将军便首当其冲,被调往金州,做了这个名为大军留后,其实就是个督粮官的差事,也就可以预见平凉镇军在不久的将来的命运了。

所以一接到钦差一行数千人即将驾临兴元的消息之后,陈祖也未怎么犹豫,便带领属下迎出十里等在了这里。

这却是给了钦差一行好大的面子,不过这倒也在情理之间,一来自川中之战始,虽说阵前和京师战报,军情文书往来不断。但景帝是打定主意,不干涉前敌领兵将领行事了,所以正式的钦差赵石算是头一位,他这位大军留后不来迎上一迎也说不过去,二来呢,蜀国已降,川中之战到了尾声,这位钦差在这个时候到了川中,是来干什么的也是不问可知之事,到此论功行赏之际,他资格在老,官位再高,也不得不为手下之人着想,摆足架势,笑脸相迎。

这三来嘛,就是其自身境遇了,以上已然说得明白,在此就不再多言了。

看见钦差旗号越来越近,陈祖当先跪倒于地,大声道:“金州安抚使陈祖率金州属吏迎接钦差大人”

老头声调高昂,声音立时传出老远,身后众人也立马跪倒一地。

当先的赵石此时已然下马,挥手让身后队伍停下,这才紧走两步,上前一把将陈祖搀扶了起来,两人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却都知道对方根底,这也不奇怪,钦差即将到来,陈祖不可能一无所知,尤其是正派钦差和钦差副使两人,更是知之甚详的,至于赵石嘛,所到一地,该见什么人,此人又有何来历,居何职位,若不知道这些,那么他手下之人也该都回家耕田去了。

微微打量了一下这位须发花白的老将军,却是笑道:“将军怎的在此相侯,赵石位卑职小,可是不敢当啊。”

陈祖同样瞅了一眼这位年纪轻轻,就已然是四品朝廷大将的鹰扬将军,宣旨钦差,心里不由感叹了一声,果然是如同传闻中般年轻,自己确实老了啊,不过内心身处琢磨的还是此人出身来历,听闻此人当年在庆阳府兵变时入的军伍,如今又是皇帝近臣,也不知对当年之事还有芥蒂否,不然回京在陛下面前说上一句两句子虚乌有之言,他陈祖可就出不了兜着走了。

“钦差节旗到处,如陛下亲临,下官等不敢怠慢钦差大人一路鞍马劳顿,还请上马随下官等入城,下官以命人摆好酒菜,为钦差大人以及各位大人接风洗尘。”

这种迎送事宜在路上已然碰到不少,赵石倒也应付自如,无有失礼之处,上马和陈祖并肩而行。陈祖此时却是春风满面,和蔼至极,又和钦差副使曲士昭客套了几句,回首望了一眼赵石身后的羽林军队伍,见这些将校军卒一个个虽然颇有些风尘之色,但从京师到金州,行程千里,如今兴元近在咫尺,却无一人敢于懈怠,军阵整齐,进退有据,一丝不乱,一种不经沙场便无法拥有的森然之气不显自露,和那些被护在当中,已然喜色满面,相互轻松谈笑的文官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是领军的老行家,此时心中暗自点头,都说羽林军在东征之时大放异彩,尤其是领军之人,眼前这位年轻的羽林将军,深通领兵之道,今日一见,倒也名不虚传,只这份气势,就已可当精锐之称了。

回首不由向赵石由衷道:“大人麾下威武的很啊,老夫也曾入京述职,当日所见羽林军校和将军麾下比起来,可谓有云泥之别,大人真是好手段。”

这句奉承倒是恰到好处,赵石也就生受了下来,之后又闲聊了几句,东拉西扯的问了几句出口,陈祖也是健谈之人,每问必答,知无不言,快到府城之时,才怵然而惊,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