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部分 (第2/4页)

部那里已经决定在明春开科取士,然后还要开一次恩科,以补官吏不足,但那还是明年的事情呢,却是远水不解近渴。

于是,有人便出了个主意,京中豪门中的这些幕僚便成了首选。

以李承乾估算,即便如此,能让蜀中安定下来也需数年不可,要想恢复蜀中元气,十年二十年都是正常。

不过取得蜀地的好处也将慢慢展现出来,蜀中向来便被称为帝王基业,而今大秦得之,已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局面,再加天府之国的人力物产,不出十年,必然兵精粮足,到时或顺江而下,或出潼关,或用兵西北,皆是进退自如……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自不必提,李承乾对那两人勉励了几句,让其他几个幕僚是又羡又妒,即便是那两个身有官职的亲族都有些嫉妒两人的运气了,这时机赶的太好,与人为幕的,即便是大家豪门出去的,多数也不过是**品的小吏,而听李承乾的意思,这两人放出去,可能便是值守一地的正堂,估计怎么也该是县丞,县令了吧?一跃至此,怎么说才好?

想到蜀地物产丰饶,沃野千里,又是新得之地,正是大展才华之所在,厅内的人心思都热的和火炭儿相仿,将来自己……想到这个,收起多余的心思,推杯换盏,不一时便将两个得了甜头的家伙灌的酩酊大醉……

李承乾也喝了不少,让人扶着回来内宅……

到了内宅,洗漱一番,却是叫人将李清又找了过来,李清本来心中郁闷,已经喝了个半醉,一听叔父召唤,又来了精神,之前的不快立马没了踪影。

不过到得书房,劈头盖脸先迎来了一顿训斥,却是因前几日为细故打断了一个家仆的腿,又将其赶出府去,做的实在没有道理,而且太过张扬,与李府名声有损等等。

李清喝的有些多,火气也越积越多,不免顶撞了两句,李承乾扬起巴掌就要打,却没舍得下手,缓和下脸色来,着实说了几句劝勉之言,李承乾哪里想得到,侄儿有如此急切的心思想要离京而去,当不当官都放在其次了,这些话又哪里能说到点子上?

李清这里唯唯诺诺,却半点没听进耳朵里,最终也是不欢而散……让李承乾兴致着实低落了几分。

不过朝中将有变动,他也没将此事放在心上,之后又将两个族人叫进内宅书房……

bk

第七卷 千里江山入战图第五百八十七章 廷议

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战图第五百八十七章廷议

“赵石现在就在蜀中,统领大军,威权自专……之后恐怕颇多掣肘……”

“听闻赵石率兵入蜀,不论汉中,利州,还是成都,赵石所部杀戮皆重,许多地方大族屠戮一空,田地,银钱……”

“是不是让御史上书弹驳,稍挫其锋芒,不然兵乱过后,地方驻守军伍,定多出其门下,朝廷威严何在?”

“赵石依仗陛下宠信,素来跋扈非常,在朝中结怨甚多,而今蜀中大胜,功高自傲之下,若干涉地方政务,怕有安史之忧啊,朝廷自应早做筹谋,那赵石为刺客所伤,今在成都养病,谁知是真是假?若不早做决断,速召其回京,恐成尾大不掉之势……”

处于私室之间,两个人说话也没多少忌讳,其中难免危言耸听,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蜀中沃野千里,物产丰饶,如今大乱之后,宛如无主之物,自然是令人垂涎欲滴,两个人已经隐约感到,大秦新一轮的权利分配就在眼前,不论是朝堂之内,还是在那巴山蜀水之间,都有着巨大的利益在等着胜利者去篡夺。

但好死不死的,统领大军的偏偏是赵石赵柱国,打下偌大的江山,之后分量不言而喻,虽说职权并不分明,但之前只那一句总揽蜀中战事,就给了他多大的自专之权?

而今大胜,威势一时无两,往蜀中安插私人,任用官吏,说不得就得人家点头才成,不然大乱之后,安靖地方,没有那些领兵大将的支持,想想就能知道结果,对于他们来说,战功什么的到在其次了。

再一想到赵石与李家自从当今圣上登基之后,就与自家不睦,索性便有什么说什么,但说起来也是丧气,就连说话的两个人也觉着自己说的有些不靠谱,这个时候找赵柱国的麻烦,却是如同找死一般,但这么大一场盛宴,李家若不能参与其中,分上一份出来,老天爷估计都瞧不过眼,想到蜀中那许多无主的田地山林,还有权力为家族带来的荣华富贵,却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不过他们位卑职小,这主意还是得李承乾来拿……

李承乾在那里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