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部分 (第2/4页)

震惊的余韵还没有散去,而段德便没什么顾忌,抹着衣襟上的茶水,顺口便问,“大人的意思是……朝廷已应南唐所请,准备出兵后周?”

南唐来使的事情朝野尽知,也许还有人不知南唐使者的来意,但兵部几位重臣哪里会不知道?他们两人还知道,自南唐使看到来,政事堂以及六部掌事还廷议了两次,但好像也没听到风声说要起兵啊,这才是两人吃惊的缘故,因为一旦起兵,断不会绕过兵部”更不会事先没有一点风闻

再加上这些年大秦休养生息”平静了多年,虽然许多人都知道,这样的率静早晚会打破开来,但突然之间,从尚书大人嘴里真切的听到,还是难免失态。

李承乾微微点头,却又摇头,脸上lu出些苦笑道:“此事还未有定”

段德张了张嘴”那边成峦已经问道:“既然未有定论,为何大人却”李承乾摇头打断他的话,“陛下心意已决,咱们为人臣子的,自然便要未雨绸缪”一旦旨意下来,咱们也就能从容应对,两位大人说本官说的对否?”段德,成峦两人同时点头,他们都知道,尚书大人既然敢这么说”

看来此事是**不离十了,虽说成峦对李承乾有些不满,但此时也不得不有些叹服”这位尚书大人行事却是越来越稳重纯熟了,而且他说的很对,一旦朝廷下旨起兵,未雨绸缪却要比临阵磨枪强的太多太多。

沉吟了片刻,段德又问道:,“用兵于后周但长安之盟才定了六年,恐怕一旦兴兵,便有背诺之嫌吧?岂不有亏于大义?”

李承乾赞赏的瞅了一眼段德,但脸上却lu出轻蔑的笑,“前朝已亡数百载,世间何有大义?南唐自居天下正朔,却也得来我大秦请援,后周与金人数定盟约,但金兵可还不是年年南下?

今观后周摄政王深具雄心,又岂能没有忘我之心?长安之盟,今日不破,明日也要破,文芳为我大秦军国重臣,怎能如此迂腐?”

段德脸上掠过一丝羞红“惶恐道:,“大人教训的是,下官知错。”李承乾轻轻摆手,“大义者,民心之向背也,不能不察,文芳此言也不算错,所以,若起兵戈,定也要有个说法的,这不,叫两位大人来,就走向与两位大人相商,如何行事才算妥当。不过也不急于一时,等朝廷明诏下来,却还需些时日,两位大人不妨仔细琢磨一番”

“还有,虽但毕竟还是未定之事,我等只是预有不急之需,所以,段大人”“是,下官在。”

“户部钱粮上要仔细些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这个上面,不容有失,本官自与温大人通些声息,下面的事,却还要段大人来办……

“大人放心,下官定然尽心任辜。”

“成大人,枢密院那里却要拜托于大人了,但有事关东边的人事升转,能拖便拖,兴兵在即,军中自然以稳为主,此事不能明言,却还要成大人费一番苦心口舌才成,若是有人纠缠不休,让他寻我计较便是。”

成峦一听是这么个差事,眉头一皱,心里已是大骂,这样的手段也已不是一次两次了,实是让人难受的很,反观段德,渐渐为李承乾亲信,所以这些苦差就都落在了他的头上,但和其他时候差不多,便是为难,也只能有口难言,遂闷声道:“怎敢劳烦大人再费心思?交予下官便是。”

李承乾眸光一闪,成峦话里那股怨气他怎么会听不出来?但却不以为意的抚掌笑道:“好,如此就辛苦两位大人。”

接下来,三人又商量了一下细处,三人都为政多年,精通行伍,但还是足足谈了一个多时辰,两位shi郎大人才略带疲惫的辞了出去。

其实,别瞧商量的事情其实就此两桩,但大军起时,这两桩事却皆是重中之重,如李承乾的话,那一桩也是不容有失的,其实三个人也都清楚,还有一事才是兴兵之时避不开的,那就是选任大军将帅。

此事虽然没有谈起,但三人心里却都有谱,这次为帅者,不会有旁人,定然是潼关守将张大将军无疑,到是副将以及监军的人选还有些商量的余地,但这个时候谈起大军将帅的人选来,还为时尚早,而且决定之权肯定不在兵部就走了,虽然兵部势必要举荐贤能出来,但任不任用,决议之权只在陛下御前,或者是枢密院,或者是政事堂,兵部说话的余地显然不多,所以现在也就无需在此事上多费心思。

瞅着两位兵部shi郎出去,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进来,李承乾眯着眼睛,出身的瞅着那片光亮,半晌,才站起身来,来到堂口前面,悄然而立良久,抬首望天,喃喃道:“但愿我大秦武运昌隆,定鼎天下,从此长盛不衰,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