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部分 (第2/4页)

之人,忠心也不错,没有旁人伺候之时,每晚就都睡在外间,以免晚上有事好进来伺候。

不过随后,房门轻响,一条人影已经走了进来,许节眯着眼睛,多有酒意,开始也没看清,但随后便觉着不对,人影也太过高大了些。

他刚站直了身子,想要训斥两句,但那人影已经来到近前,一把掐住了他的脖子,随后他便闻到了几许血腥的味道。

不是一个人,外面又进来一个人,拖着他那贴身书童软绵绵的身子,这回,屋里的血腥气就浓了起来。

许节惊恐的睁大眼睛,想要呼喊求救,但那只大手,死死的将他的声音憋在了喉咙里。

一张狰狞的大脸凑了上来,“大将军让咱们来跟许大人请安问好。”

只一句话,许节脸色刷的便白了,身子也抖了起来,一发不可收拾,最后若非那只大手支撑,他很可能已经软在了地上。

一股尿骚味传来,赵四厌恶的皱了皱眉头,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什么护卫之类的根本没有,大将军那里说的郑重,两人还小心着一直没有动手,瞧了两三日,都没瞧出护卫的好手到底在哪儿,终于两人忍不住,在今夜动了手。

这个许节已经是死人一般,但有些话却需传到,赵四舔了舔嘴唇道:“大将军让咱们兄弟转告于你,算是便宜你了,之后许家上上下下自会到阴曹地府陪你……”

许节绝望的挣扎了两下,想要说自己是朝廷命官,你们杀不得我,但那人根本不给他任何说话的机会,手上猛的一用力,咯吱一声,许节的脖子已经歪成了一个诡异的角度。

许节的身子一下子便软了下来,满脸的恐惧,眼中还有不可置信的光芒残留,也许是不相信自己就这么死了,也许是不相信那人真的敢派人来杀他,也许是……

谁知道呢,反正许节就这么死了,像许多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一样,被强有力的力量碾的粉碎,所有的自以为是,所有的刚愎自用,所有的妄想野心,所有的忘恩负义,所有的所有都随着生命的消逝而消逝,也许会留下那么一点痕迹,但绝对不是他畅想的那样,留名青史……

第十卷 天下兴亡谁人晓第八百四十二章 风浪

宁阴县,在大秦河中东南,靠近黄河,离潼关也不算远。

自从大秦打下了金国河中,与大秦的河中名字上有了重复,许多人已经上书,将两处合为一处,设置州府。

当然,这种事情地方官吏们是不愿意见到的,再说了,中间还隔着一条黄河,若合为一处,治理起来也是个麻烦,首先政令就无法通达东西,加之里面的事情还多,举例来说,金国的河中地域要大些,大秦河中要小些,一旦合为一处,府衙设在哪里,也让人头疼。

也有说将两处更名的,但更谁的名?大秦河中这里要考量百姓民意,东边河中那里也是如此,尤其是新占之地,更是不能激起民愤什么的,反正啊,这事有的商量呢。

不过对于宁阴来说,不论怎么着,有一处黄河滩头的宁阴县,都会越来越热闹,以往那边是金国,现在却成了大秦地界,来往的人自然就多了,人一多,地方上自然繁华,此乃古今至理,怎么都不会变的。

以往宁阴在大秦河中的地位就很重要,这里还设有两处团练兵营,有数千人把守在此,后来军中沿革,裁撤团练,改成了禁军,但宁阴县的两座兵营还是两座兵营,只不过番号改了而已。

大秦河中原来是韩家的天下,无论当年韩家先祖韩世忠,还是后来的韩炜,皆乃世之英雄,为大秦立下过汗马功劳,而韩家子弟之勇烈无双,也广为秦人所传诵。

经过数代人经营,大秦河中其实与韩家封地也不差什么了,像韩家如此情形的,大秦是独一份儿,便是种家折家也比不得。

当然,这不是说韩家的功劳就比这两家大,而是因缘际会,就到了这个地步。大秦的河中不算大,韩家又是河中人氏,而韩家人带着大秦河中子弟,用鲜血和功勋换来了这一切,就如当年韩炜。率三千河中弟子出去。能重回故里者,不说十数。

这样的忠勇无畏,这样的惨烈决绝,是其他州府所没有的。可以说,韩家人用自己的悍勇将河中子弟拧成了一股绳,之后便做起了土皇帝,与折家种家这种寒门大族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不过,现在的情形却也有了变化。当年第一次东征,大秦带回了十数万百姓,多数都安置在了这里,其中不乏唐时曾辉煌一时的大族豪门血脉,之后河中官场便越加的纷繁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