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部分 (第2/4页)

即便是盛夏之时,太阳当空,也掩不住这里的阴森气息……

秦军先锋,在离关十树里处扎营,埋锅造饭,烟气直上云霄,也代表着,这场伐夏之战,终于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

萧关最高处的烽火台,已经燃起了烽火,向其他各处,传递着遇敌的消息,黑黑的烟气,形成一根粗粗的柱子,在西北的夏风中微微摇摆,随着隐隐的号角声传来,天地之间,肃杀之气大作。

秦人的斥候已经来到萧关之前,来回驰骋,探查着萧关左近。

第二日,秦军大军云集,好像潮水一般往萧关关前漫了过来……

来到关前,天色已经不早,秦军再次扎下联营。

近晚,赵石率众将出营,来到关前不远处,望着城头稀疏的战旗,西夏军兵奔走于关上的仓皇身影,赵石嘴角翘起,露出一些笑意。

那些匪类说的不错,西夏人驻守萧关的人马并不多……

(求月票,求赞。)(未完待续……)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破关

秦军攻萧关,并没有太过出奇的地方,既没有使人诈关,西夏人这里也没有不战而逃……

秦军只是在关前列开军阵,殿前司禁军各部连番上前,强攻关城。

萧关守军,可谓是骤然接敌,其中因由,之前已经说过,并不需重做细述,西夏守军慌乱在所难免,但在守将率领之下,死守不出,仗着关城险要,跟秦军激战不休。

但终是人少力薄,萧关要隘,最盛时有西夏守军三万,又可与会州遥相呼应,秦人北来,多数都会阻于此处,待得各大军司准备停当,也就没什么战机可乘了……

但到得如今,萧关上的守军也只剩下了五千余人,加上征百姓成军,也不过尽万人而已,疏于操练,守备懈怠之处,也自不必多说什么。

第一日,萧关第一道城墙便几易其手,还是秦军殿前司禁军所部战力不足,才被西夏守军拼死赶下了城头,不然的话,换了猛虎武胜军,或者那些蛮族兵马,也许萧关已经被破了也说不准……

实际上,这也是赵石故意为之,过了萧关,不论会州,韦州,灵州,都是西夏大城,攻城之战,在所难免,作为主力的殿前司禁军,怎么都不可能总在后面偷闲,早早见一下阵仗,也能让殿前司禁军士卒多些磨练。

其实,还是那句老话,军中精锐都是打出来的。没有上过战阵的军兵。操练再勤。装备再是精良,也脱不了新兵的范畴。

这一天的战事,就能看的出来,殿前司禁军各部战力参差不齐,后劲也是不足,配合起来,也显生疏,搁在大同太原这样的雄城之前。这样的人马,别说十万,就算是二十万,三十万,也别想正面夺下那等坚城要塞。

一天的战事结束,殿前司禁军的各部将领也都羞惭不已,几次攻上城头,却莫名其妙的就都退了下来,犯下的其实都是新兵常犯的错误。

赵石并没有疾言厉色的训斥于众人,但殿前司禁军众将心里也不好受……

尤其是汉中宣抚使郭猛。回到自家军中,更是暴跳如雷。将手下的几个领兵官骂的狗血淋头,率兵攻城的是他一个内侄,当下还吃了他二十军棍,若非赵石没开口说些什么,不然的话,恐怕有人脑袋也不会留在脖子上面了。

实际上,殿前司各部领兵将领,也都晓得自家不足之处,但十余万大军面前,各部轮番上前攻城,伤亡不多,却没打出个样子来,大帅还在后面看着,这么一来,人人皆觉脸上无光。

而且,攻下萧关,可是实打实的军中第一功,眼瞅着就这么在手边溜走,哪个心中不觉得窝火儿?

尤其是这些将领多数都是凭着军功升迁上来的,看着手下军兵的窝囊样子,那火气自然而然就上来了……

第二日攻城,都憋着劲想要上前,但此时,赵石却以张峰聚所率猛虎武胜军为攻城主力。

猛虎武胜军,几乎便是大将军赵石的亲军,而其成军的传统,向来是有进无退,大军之前,更不可能给自家大帅丢脸。

猛虎武胜军一旦上前,萧关的命运其实已经注定,猛虎武胜军将士前赴后继,一个浪头过去,城头上便已经站满了秦军士卒,在如狼似虎的秦军精锐面前,西夏守军根本没有抵抗之力,被秦军杀的抱头鼠窜。

不到半个时辰,城头便飘扬起猛虎武胜军战旗,萧关外城城破,守军退守第二道城墙。

张峰聚意犹未尽,派了人到赵石面前请战,要一鼓作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