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搔白首,顾名思义,不管少年和婆叟,一搔之下皆白首。就是说你在一搔之下就活到头了。

具体地说,这道坎面儿其实就是以应合了二十八星宿位的五指锥合罩撒扣。从门厅、轿厅共六开间屋顶的青瓦凹道中,按倒数星宿位的顺序落下。“五指锥合罩”,也是清宫内侍所用暗器血滴子的前身,但它比血滴子更小,攻击速度更快也更隐蔽。所以有人说血滴子毁的一般是空技,也就是不懂技击的人;而“五指锥合罩”毁的是练家。

已然皓皓白首的半调子练家陆先生,在那套口全张的“搔白首”之下,他那颗已然苍白的首级还能留住吗?

第三章 凭空飞来的致使暗器“五指锥合罩”

“五指锥合罩”其实是个圆滚滚的棉团,但它绝不是简单的棉团。罩子刚沾上身,绳索一收,棉团中探出的五支指形弯钩便齐齐贴住身体,将骨肉满满一握。然后随着绳索继续收力和人体的挣扎,指头会越收越紧,指尖也越扣越深,直到抓烂皮肉,骨断筋折。而且那手指骨节间还会不停地曲张蠕动,就像木匠用的“胡琴钻”那样,不断地往身体内部深入、钻刺、抓挠,这就是所谓的“锥合”。

牵刀射

被“天网罗雀”扣住的关五郎竟然还能站立在那里,不但站在那里,他还在努力的弯腰,难道他打算用脊背去抵挡天花顶上密密排列的九十九支凤嘴飞矛?难道他的脊背真的能硬过钢板龟衣?

凤嘴飞矛的矛尖闪着寒光,矛尾处的竹片绷得紧紧的,“嘎嘎”作响。关五郎知道这东西瞬间就会要了他的命,所以他在急切的挣扎、努力。但他这粗壮的身坯绝对不可能钻出网眼,他只是要将水磨生铁刀杆伸出去。

关五郎学的是圈儿刀,也就是“旋刀法”。这种刀法虽然没什么招式变化,但也不是单纯地抓住刀杆旋转砍杀,这刀法中还有“小圈”和“双圈”两种。小圈就是指单旋刀头或杆尾,双圈就是头尾一起旋动。这两个圈的变化不是依靠人的旋转来实现的,而是依靠朴刀本身的巧妙设计和机括的控制。

为什么关五郎的朴刀是水磨生铁杆的,而不是一般的白蜡木杆或是枣木杆,就是因为这刀杆中装有机括。这把双刃朴刀又叫做“如意三分刃”,它的刀杆可以断作三节,分别有链条连接,完全脱开后的刀形有些像三节棍。传说中二郎神的三尖两刃刀能够拐弯伤敌,这刀就是据此所悟制作而成。所以“如意三分刃”有个毒招,那是在旋身砍杀中突然脱开刀头或刀尾,改变砍杀方向,出其不意地伤敌。

关五郎心眼太实,刀法变化过多他接受不了,所以鲁恩和鲁盛义便在刀的设计上下了好多功夫,并请关外铁工奇匠任火狂精心打制,达到以刀设巧的目的,从而来弥补他技击招式上的缺陷。有谁会想到五郎这样一副粗笨老实样会在拼杀中突然使出阴招,所以只有对手想不到的,才是最有效的。

关五郎看得出刀刃部分太宽,伸不出去,所以他弯下腰,将刀杆尾部伸出了网外。机括打开,尾部一尺多长的一段铁棍变作了铁链连接。五郎凭借着身子的扭动,将铁棍旋转起来。棍形刚刚施展开,凤嘴飞矛就如同雨点一般射来。

飞矛被击打后飞溅开来,和旁边齐整整射下来的凤嘴飞矛搅作一团。只见飞矛、碎木、砖屑漫天飞舞。棍圈还是太小了些,两支飞矛偷了个空划破了他的臀部。

凤嘴飞矛落尽了,飞矛散落了整个厅堂。一般这样密集的杀招扣子都是净扣儿(注:一个种类,一次全部发射完),不会用浊扣儿(注:多种类多层次,分阶段发射)。因为在这扣子之下,要么你是高人一早儿就解扣松弦收不住你,但凡你落在扣子之中,就很难有生还的机会。对家的险恶程度是鲁家这些半身江湖半身工的人很难琢磨的。

关五郎没感觉到疼痛,而是一种麻痒的感觉。他斜眼看了一下脚边的几支凤嘴飞矛,亮闪闪的矛头上有些蓝瓦瓦的,那是泡过毒的。目前他只有两条路好走:要么平心静气放缓血流气息,等别人来救援;要么想办法迅速挣脱裹在身上的“韧藤马鬃网”,去找人解毒。

正在五郎踌躇间,一个声音让他很快作出了决定。那是鲁天柳的尖叫声,这声音对于五郎来说就是赴死的命令。

他没有将刀杆尾部收起,因为这样可以让朴刀变得短一点,以便能在网里调整过来。他先往前踏了两脚掌,将搭挂在身前的网绳死死踩住,然后才将身体往上尽力抬起。这样五郎的双脚与头顶成了两个支撑点,将马鬃网上下绷紧。

“韧藤马鬃网”韧性十足,像五郎这样用头和脚将它撑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